据福建省政府网站消息,两会之际,“港产城联动”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大力度推动港产城联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亦着墨较多,单单“港”字就出现20多处,凸显了港的重要性,体现了推动港产城联动的决心与力度。
打开视野格局,审视自身优势,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港口湾区”无疑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追寻历史烟云,唐宋以来,莆田出现白湖港、宁海港、贤良港、吉了港、太平港(即枫亭港)等港口,海上贸易兴旺。建市近40年间,“开发湄洲湾、振兴莆田市”“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经济翻番、港城崛起”“跨越发展、宜居港城”“以港兴市、产业强市”“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因港而定,依港而为。而放眼全球,港口城市往往是当地最具发展活力和生机的区域。
新起点上推动港产城联动,有条件、有基础,定位高、潜力大。如今,蔚蓝色的海岸线上,东吴、秀屿、兴化三大港区开发开放风生水起,辐射南北、连通中西部,已与世界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罗屿港口实现40万吨级船舶接卸常态化。临港产业集聚发展,蓄势崛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道,港口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莆田港口新增40万吨泊位,建成大宗散货运输系统,“东方大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报告在谋划前瞻时,提出了具体目标和举措,到2026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
融入“一带一路”,经略港口湾区,做好“港产城联动”这篇大文章,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