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省政府网站消息,1—9月,我市以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财政运行稳中向好,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18亿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 196.18亿元,同口径比增 8.18%;发放各类惠企奖补资金3.28亿元,全市民生支出216.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76.8%,用实打实的数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政答卷。
在培育财源、服务发展大局上,全市财政系统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四领一促”及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全力组织财政收入,重点支持11条特色产业链招商,深挖增收潜力。同时,特色专班闻令而动,加大“跑政策、跑项目、跑资金”力度,成功推动我市入选福建唯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获得2亿元财政专项补助。此外,我市牢牢把握政策机遇,争取泉明对口合作专项资金1.96亿元,举办三期沪明财政干部对口交流培训班,获得上海市3.08亿元革命老区对口合作资金及省财政1:1配套支持,为老区发展注入强劲财力动能。
在加强财政服务、落实财政政策方面,“理财为民”服务品牌持续擦亮。我市主动靠前,精准对接重点企业,通过政策解读、项目申报指导等服务,助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深化财政金融联动,积极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工作,今年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0笔、金额超7200万元,在贷金额突破3.26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同时,集中财力支持大事要事,2024年以来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22.82亿元,重点投向“两重”建设和“两新”项目;统筹资金推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补贴品类,拓展文旅、养老、红色等新型消费领域,有效激发内需潜能。
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作用充分发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地见效,不仅设立拔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提升中高考质量,还安排2400万元免除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同时落实各阶段教育资助政策,发放资助金4800余万元,惠及2.6万人次。就业保障力度不断增强,下达1.11亿元就业补助资金,通过以工代赈、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助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增收。医疗、养老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700元,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发放育儿补贴,惠民殡葬政策实现户籍人口4项基本服务减免全覆盖,年均惠及1.7万人次、减免费用超2700万元,还支持打造全省首家地市级阿尔茨海默病康复中心、建设长者食堂,切实保障“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
财税改革不断深化,财政治理效能显著提升。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推进,将过“紧日子”要求贯穿预算编制全过程,严格审核预算、压减一般性支出,节省资金优先保障“三保”及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财政评审与政府采购成效明显,市本级评审金额28.91亿元,审减2.25亿元、审减率7.79%;政府采购节约资金1.74亿元、节约率12.38%。此外,财会监督综合管理平台、内控管理评价系统等相继建成,财政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