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省政府网站消息,近日,三明市1958工业记忆馆新增核心展区——三明工业产业链展馆正式对外开放。该展馆由市工信局牵头统筹、市融媒体中心设计施工,以“工业新城制造强市”为主题,通过数据图表、产业图谱等直观形式,全方位呈现三明“11+22+N”现代产业体系布局,集中展示钢铁与装备制造、氟新材料等8条工业特色产业链的上下游脉络、核心企业实力及重点项目成果,成为展示三明工业优势、搭建招商引资与产业协作的重要桥梁。
“这一展馆让更多人看清三明工业的发展格局和潜力,助力打造三明工业新名片。”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始终将产业链建设置于突出位置,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促进县域产业链协同、错位、集群发展,让产业链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县域工业撑起全市“半壁江山”。今年1-8月,22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6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其中,三元区钢铁与装备制造等7条县域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以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县域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沙县、尤溪入选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区),清流氟新材料产业链成为全省首批重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县,三元区与明溪县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多区域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
项目为核精准补链强链,激活产业链发展动能。我市以“项目大谋划”为抓手,更新完善产业链“一图两库”,梳理龙头企业机会清单,精准开展招商对接。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领域,我市持续深化“四链”融合活动,1-10月已开展92场次对接活动,吸引2844家企业参与,对接项目234个,达成产品意向销售金额74.27亿元,银行授信金额26.06亿元。目前,398个县域产业链重点项目滚动推进,185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145个县域重点产业链民企项目落地实施,中欣高宝氟产业提升改造等32个项目顺利投产,为产业链注入新活力。
平台赋能筑牢支撑体系,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我市不断健全产业链发展保障机制,智转数改步伐持续加快:27家数字化服务商、122位数字专员深入企业提供数字诊断,17场数字化转型对接会促成37家企业合作,海西重汽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5G工厂,顺源纺织纺纱云系统入选工信部“上云”典型案例,毅君机械等8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标杆企业,为产业链插上“数字翅膀”。
创新平台建设同步发力,“6+1”科创平台体系持续完善,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中机总院海西分院等平台精准赋能产业链创新。2023年以来,315个项目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计划立项支持,4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带动新增产值约8亿元。同时,“9・8”投洽会、三明林博会等经贸平台持续助力,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