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省政府网站消息,2025年前三季度,泉州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入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定增长,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812.31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0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018.57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4629.71亿元,增长5.1%。
农业生产加速提质
农副产品稳定供给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61亿元,同比增长3.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一是种植农业提级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农业产值117.45亿元,增长5.0%;园林水果产量增长17.5%,茶叶产量增长5.5%,食用菌产量增长6.8%。
二是林业生产延续增势。前三季度,全市林业产值6.15亿元,增长10.4%,连续14个季度两位数增长。
三是畜牧养殖稳产保供。前三季度,全市畜牧业产值63.12亿元,增长0.1%,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主要畜禽肉蛋奶产量22.58万吨,增长3.8%,比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
四是渔业结构加快优化。前三季度,全市渔业产值100.90亿元,增长4.7%;水产品产量76.75万吨,增长4.5%。其中,远洋捕捞产量增长18.8%,比上半年加快7.4个百分点;海水养殖产量增长7.5%,拉动全市水产品产量增长3.2个百分点。
工业总盘持续稳固
重点产业有力支撑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
一是主导产业继续领跑。前三季度,全市九大千亿级产业中,八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工艺制品增长11.6%,纸业印刷增长12.5%,石油化工增长10.3%。
二是民营工业彰显韧性。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全部规上工业0.6个百分点。
三是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2%。
四是企业效益稳步提升。1—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1.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资金周转效率提升,总资产周转天数减少3.6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减少0.6天。
商贸服务协同发力
三产结构不断优化
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4629.71亿元,同比增长5.1%,与上半年持平。
一是批零住餐业有力带动。前三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7%,合计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4个百分点,对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48.2%。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市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对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48.8%。1—8月,全市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4.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2%。
三是文旅流量因势聚集。前三季度,全市旅游总人数8532.33万人次,增长11.8%,游客旅游总花费995.89亿元,增长12.6%;水路客运量增长156.0%。
消费需求有序释放
品质热点日益涌动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6.15亿元,同比增长5.0%。
一是高值商品换新热络。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93.7%,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41.9%,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52.6%,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8.9%。
二是线上消费保持活跃。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0.8%,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6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36.0%、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三是民生消费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8.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11.5%,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3.2%。
四是文化消费深度拓展。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24.9%,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4.7%,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14.4%。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实体投资显著增强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
一是政府投资明显带动。前三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6%,拉动投资增长5.0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0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7.5%。
二是招商项目接续履约。前三季度,全市在库项目数量增长17.8%,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增长30.8%。
三是工业投资有效赋能。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9.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3.7%,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2.2%。
四是新型技改加快步伐。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5%,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2.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3.4%,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9.4%。
对外贸易承压前行
出口结构积极调整
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1841.79亿元,同比下降9.2%。其中,出口额1306.02亿元,下降7.4%;进口额535.77亿元,下降13.1%。
一是贸易方式多元发展。前三季度,全市保税物流进出口额134.09亿元,增长19.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3%;加工贸易进出口47.82亿元,增长8.3%。
二是外贸市场多维拓展。前三季度,全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91.14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70.1%;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544.72亿元,占29.6%;对柬埔寨、比利时、印度尼西亚进出口分别增长50.6%、19.9%和10.6%。
三是优势商品逆势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陶瓷、伞产品分别出口37.19亿元、15.84亿元,分别增长7.2%、3.5%。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
重点领域优先保障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7.56亿元,同比下降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8.57亿元,增长5.6%,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一是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前三季度,全市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8.8%,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22.5%、31.3%和28.5%。
二是资金效率稳步提升。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244.00亿元,增长5.8%;本外币贷款余额12907.09亿元,增长6.4%,高于存款余额增幅0.6个百分点。
三是信贷结构优化升级。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8.9%,比6月末加快1.0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长30.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长16.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增长20.8%,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市场价格小幅上涨
民生消费总体平稳
前三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6%,衣着价格上涨6.2%,居住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8.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0%。9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环比下降0.2%。
居民收入同步增加
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59元,同比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67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9元,增长5.7%。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0,比上半年缩小0.09。从收入来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5.9%、3.7%、2.9%和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