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闽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成为示范案例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消息: 为提升财政干部干事创业能力,财政部近日组织编写《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深化财政改革发展的生动案例》,我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以“全域布局的系统谋划、多措并举的综合施策、多元筹措的资金保障”实践经验,中央财政深入支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

 全域布局的系统谋划

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坚持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将闽江全流域5个设区市29个县同步纳入全域谋划。统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等的自然生态要素,部署水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机制创新与能力建设五大类重点工程,总投资120.91亿元。

多措并举的综合施策

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省市县三级财政、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力量合力推进,形成“上下畅通、左右融通、内部打通”工作格局。研究出台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13项政策制度,保障试点工作有章可循。鼓励各地打造一批多生态要素保护修复有机融合、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较好衔接、项目建设与科学研究“建研”一体的精品示范工程。加强技术保障,引入中国社科院专家团队,分片区指导试点项目全流程推进。

 多元筹措的资金保障

在中央奖补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地方资金筹措方案。一方面多渠道筹措财政资金,按照“渠道不变、责任不变、各计其功”原则,统筹省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8部门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约50亿元。另一方面,在全国率先设立10亿元正向激励资金,对工作推进绩效评价较好的县(市、区)和精品示范项目给予奖励。同时,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用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债券融资、第三方治理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与此同时,试点地区结合项目实施积极创新,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模式,如将乐县常口村在治理项目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芙蓉李、脐橙种植,开发生态康养休闲项目;南平市融合“水美城市”推进机制,创新“建、管、治、护”一盘棋推进机制。经过三年试点,闽江干流和二级以上支流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其中Ⅰ类~Ⅱ类优质水比例87.3%,较2017年提高7.3个百分点,“台湾海峡闽江口水质优良点位比例”从项目实施前的66.1%提升至目前81.8%,14项绩效目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试点考核要求。在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同批次试点项目绩效评价中,获唯一优秀等次。2021年,借鉴闽江流域系统治理经验,我省策划申报九龙江流域山水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再获中央资金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