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本《多云数据存储白皮书》,指引企业上云发展方向

今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2023企业上云暨算云融合产业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以“云融万物,算启未来”为主题,邀请产、学、研、用各界专家一起探讨算云融合关键技术、产业实践与发展趋势。会上,各界专家围绕企业选择多云的驱动因素、企业上云用数的挑战及多云数据存储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业界明确企业上云发展方向,让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

《多云数据存储白皮书》内容解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主任马飞对《多云数据存储白皮书》进行解读,指出企业上云用数面临的五方面挑战:

多云数据流动难: 多云数据流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的跨云。多云间数据流动面临着跨云数据一致性难以保障,数据跨云流动耗时低效,数据难以跨企业应用、跨数据存储类型流动等问题。

跨云数据共享难:各家云平台的服务存在差异,生态难以互通,跨云数据调用难,且每个云服务支持的数据交换标准不一样,多云间数据缺乏互操作性。

多云应用改造难:容器化成为当今绝大部分企业的选择,由于云上云下的开发和应用架构不一致,需要使用容器对应用进行多云环境适配改造,尤其是有状态应用的云化改造,对容器底座存储的敏捷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据安全保护难:在多云和大数据时代,数据承载边界被打开,数据将面临更开放和未知的风险。

数据应用能效低:云服务最大的成本就是电力,当前计算体系架构下CPU耗费大量时间在数据搬运和数据等待中,面对非结构化数据海量增长,数据存储系统占数据中心耗能越来越多。

马飞表示,多云是一个 ICT 基础设施服务的新常态,数据存储作为云的数据底座,将面向企业上云用数的目标,作为关键要素支撑数据自由流动、高效共享、安全可靠和数据绿色低碳的实现,建议产业侧完善多云数据存储能力,促进数据共享、跨云自由流动。

多云模式下,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思考

面对新挑战,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发表了“拥抱多云,构筑可靠数据基础设施底座”主题演讲,他表示:“数据存储要积极拥抱多云,构建应用多云部署,数据共享,跨云流动的可靠多云数据基础设施底座。”

构建智能数据分级存储能力,使能数据跨云自由流动

数据存储应支持热温冷数据智能分级,构建跨数据中心、跨云的全局共享存储资源池,并能够根据数据分级策略,形成完整的热、温、冷数据分级分层机制,让数据在本地生产存储、备份、归档存储与云之间按需流动,弹性扩缩容,实现整体TCO最低。

构建跨云数据共享能力,实现统一数据视图和调度

数据存储应打造跨域全局文件系统,将云上云下存储资源进行整合,基于统一元数据构建全局命名空间,提供全局数据视图,让全局文件随时可见;并通过统一数据调度能力,设置调度策略,让跨域、跨集群、跨厂商、跨云的数据按需高效、安全流动起来,提升数据访问效率。

构建容器存储能力,使能数据中心应用云化改造

为满足应用更敏捷、更弹性的新要求,企业需要对传统应用进行容器化改造,同时也需要将云原生应用生态迁移到本地数据中心。因此,企业需要升级数据基础设施,更好地支持容器技术。

数据存储可以通过CSI(Container Storage Interface)插件,广泛兼容主流容器云平台,支持有状态应用,有效提升资源发放效率;并与灾备插件进行组合,为容器提供应用级的跨云、跨数据中心容灾,使云原生关键应用拥有和传统应用一样的容灾能力,提升容器场景下业务应用的数据安全性与可靠性。

构建Diskless数据中心架构,破解多云海量数据高效存储难题

云和互联网企业为了应对激增的海量数据,主要采用最简单的应用与本地盘耦合的服务器一体化架构构建存储。这种传统的存算一体架构会带来资源浪费、性能可靠性不足、存力效率不佳、弹性扩展受限等问题,进而制约算力的发挥。

智能盘框面向Diskless服务器架构设计,通过将服务器本地盘独立出来,形成Diskless服务器和远端存储池,实现计算和存储独立弹性扩容;并通过NoF高速以太网络联接到服务器,实现像本地盘一样的高性能存储;通过数据缩减、硬盘亚健康管理等多重技术,降低成本,简化运维,助力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实现绿色节能、高性能、高可靠。

周跃峰表示,产业界正在积极拥抱多云架构,数据存储是多云架构优劣的关键。华为数据存储将持续构建数据分级存储,全局文件系统,存储容器化和Diskless数据中心架构的能力,与全球客户和广大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努力,多云时代,数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