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 地方性法规6月1日起在延安施行

据陕西省政府网站消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家庭举办集体聚餐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办宴席场所条件简单、食材进货查验缺乏把关标准、操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够等,农村聚餐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民之所向,政之所往。

6月1日,全国首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地方性法规——《延安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延安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为破解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难题提供了法治保障,助力守护好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立法有“靶点”

大烩菜、炸油糕、羊肉饸饹……延安农村的宴席吃得出人情的味道。

在延安,农村家庭逢红白喜事,户主普遍会在自家庭院举办群体性宴席。

“除了考虑费用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在家办宴席更热闹,也更有人情味。以前大家习惯喊来亲戚四邻帮忙,这几年,雇用流动餐车上门服务是普遍现象。”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杨兴庄村食品安全协管员郭伟说。

延安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超过88万人,占38.63%。虽然群体性宴席广泛存在于农村群众生活中,但关于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的地方性法规一直是个空白。2022年初,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制定《延安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列入2023年度立法计划。

“集体聚餐是农村人情往来的重要表现形式。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定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势在必行。”延安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秦进彪说。

为此,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成立立法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农村走访村民、流动餐车经营者、食品安全协管员、红白理事会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立法调研。

食品安全协管员薪酬落实不到位、流动餐车的市场监管和相应的处罚无法律依据、食品加工制作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这些都是调研中发现的“靶点”。

针对“靶点”,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将具体解决措施写入法规——

《条例》第三条、第六条明确了食品安全协管员聘任、考核、薪酬发放的管理主体。

《条例》第八条明确了市场准入机制。

《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了健康管理制度。

《条例》共26条,内容涵盖政府职责、部门职责、村(居)委会职责和举办者、承办者责任等方面。《条例》对食品安全标准和市场准入,厨师及其他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管理、操作卫生要求、人员培训、证照公示等进行了规定,对食品安全协管员聘任、考核,农村集体聚餐报告登记,流动餐车备案登记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 执行有抓手

“此前,因为食品安全协管员由当地政府管理,市场监管部门对于食品安全协管员的工作干预程度有限。”延安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高景扬说。

如今,《条例》第六条明确提出,食品安全协管员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聘任、考核。这将极大地方便市场监管局对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统一培训、管理、考核,切实提高农村集体聚餐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条例》第三条至第七条对政府、相关部门、村(居)委会职责以及食品安全协管员、举办者、承办者的责任予以明确,将农村集体聚餐监督管理责任落到实处,让各方在《条例》的执行工作中有了具体抓手。

“流动餐车承办了延安市75%以上的农村宴席,但因无固定场所,工商电子系统难以录入登记,无法对流动餐车进行市场监管,并且相应的处罚无法律依据。”延安市148法律服务所原主任李凤年全程参与立法调研,对这一问题保持着密切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延安市范围内,流动餐车的数量超过540辆。在农村地区承办宴席,是这些流动餐车的主营业务。

峁延伟来自延安市安塞区坪桥镇,他经营流动餐车已经有5年时间。5年间,他带着不到10个人的团队,承办农村宴席50余场。

“按照以往的惯例,每次承办宴席之前,我们都要去当地管理部门报备,报备的内容包括举办时间、地点、人数等。同时,主家也要向村上报备。”峁延伟介绍。

《条例》第八条规定,流动餐车实行备案登记管理制度。流动餐车经营者应当向所在地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流动餐车备案登记,取得登记卡。登记卡有效期为3年,逾期应当重新备案登记。

“这一规定意味着流动餐车取得登记卡之后,不用每次都来报备,报备工作由举办者来做。这为像峁延伟这样的流动餐车经营者节省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对于营商环境的优化起到积极作用。”延安市市场监管局政策法规科科长张艺伟这样解释。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徒法不足以自行。

“我们将在履行行政执法监督协调职责时,把实施《条例》纳入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工作之中,促使行政执法部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制定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形式,做好《条例》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工作。”延安市司法局副局长孙海陆说。

■ 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当前,延安市正在聚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22年,延安市实现了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0分以上、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知晓率达到85%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三个目标。

《条例》的施行,为延安市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强弱项、补短板、上台阶提供法治保障。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为了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条例》纳入了创建细则,通过不断推进创建工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食品安全状况的好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延安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彦介绍。

“现在的光景越来越好,农村吃席不光讲究菜色多,也讲究健康安全、干净卫生。有了《条例》,我们做协管工作就更有理有据,也就能让大家吃得更放心!”李渠镇刘庄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梁占利说。

办红白喜事,每盒烟不超过20元,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饭菜不超过300元……这是富县羊泉镇安子头村制定的“28123”村规民约,该村也因此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时代在变,大伙儿的观念也在变。现在我们村上的人有节俭意识,不讲究大操大办了。关于农村宴席的法规,能提醒大家办宴席要注意啥,把宴席办得更干净放心,这才是讲文明、有脸面哩!”安子头村村民孙延兵说。

有了法律依据,农村宴席卫生监督管理可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还能消除农村宴席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预防和遏制农村宴席引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农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下一步,延安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坚持市县所三级联动,积极组织宣传实施《条例》,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优化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努力打造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的“延安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