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政策发力显效 经济向新向好

据陕西省政府网站消息,从春和景明到夏日繁花,2025年的“进度条”已悄然过半。

日前,市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铜川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9.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6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03.55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79.25亿元,增长7.1%。

一个个沉甸甸的数据,既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亮点,也是下半年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写实了铜川市各部门各行业铆足干劲、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生动实践。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市以“稳就业”为基石、以“促增收”为靶心,系统谋划“政策组合拳+精准服务网+产业动力源”协同攻坚路径,全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今年以来,铜川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精准施策,强服务、兜底线,118家社区工厂吸纳脱贫群众就业443人,全市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4543人。铜川还争取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城乡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扩大劳务报酬规模,实现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此外,铜川线下高频次开展招聘活动,优化升级零工市场,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线上打造“铜易就业”“铜易创业”平台,实现岗位信息“指尖触达”。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托稳民生底盘。

上半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7元,同比增长5.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84元,增长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5元,增长6.6%。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在保障改善民生的同时,我市持续扩大消费需求。今年盛夏,随着国家补贴政策与各大企业补贴的叠加落地,家电、家具、汽车三大消费市场迎来销售热潮。截至目前,全市以旧换新参与企业310家,累计核销补贴4700万元,带动消费3.01亿元。

其它消费领域更加亮点纷呈。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6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8%。全市限上乡村零售额同比增长28.7%,城镇零售额增长14.7%,乡村零售额增速高于城镇14个百分点。基础生活类商品需求稳定。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0.3%、饮料类增长21.3%、日用品类增长5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6%。升级类产品增势较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149.0%、通讯器材类增长35.5%、金银珠宝类增长37.7%。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0%,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6.8%。

从消费软环境建设来看,市商务局围绕以旧换新、商家打折优惠、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我市以旧换新消费市场再掀热潮。此外,该局联动区县深入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乡村、进社区、进平台、进政企单位、进展会“五进”活动,组织海尔、京东等家电、家居企业在社区设立以旧换新政策咨询服务站,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向新向好因素累积增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市财政金融运行稳定。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71.82亿元,同比增长7.6%,较年初和上月分别增加27.74亿元和11.18亿元;贷款余额500.39亿元,增长16.0%,较年初和上月分别增加37.23亿元和7.42亿元;存贷款余额合计1472.21亿元,增长10.3%。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82亿元。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当下,我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多措并举稳工业、抓投资、促消费,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扎实做好稳增长和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各项工作,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