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吉象|海南省首个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落户海口市龙华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济持续发展受到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越来越明显。大力开发和利用再生资源(可回收垃圾)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两型社会”的基础和重要途径之一。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废物回收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培育新型商业模式,打造龙头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广典型回收模式和经验做法。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

2020年7月31日,海口市人民政府发布《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两年行动方案(2020-2021)》:“重构可回收物收运系统。到2021年在主城区内按照“市场化运作,政府补贴”的原则基本建成“点站场”回收体系。在居民区附近的公共区域和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 400 个标准型资源回收服务点(一般在 8-10平方米),方便居民和单位的交投出售;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两网协同”的原则,依托现有789中转设施或通过空间规划拓展,建设 40 个具备可回收物中转、大件垃圾暂存、大件可回收物交投功能的可回收物中转站;按照“就近分拣”的原则建设4个具备分拣、转运功能的可回收物集散场;向全市推广“互联网+资源回收”,提供上门回收服务,充实资源回收体系”。

在海口市龙华区有这样一家集吉象便民服务站,以废品分类回收为主营业务,与传统的回收模式不同,店内环境整洁,回收价格透明,现场智能称重,每笔订单均可查验、追溯,在回收废品的同时赠送积分,提高居民的参与度,积分可在店内兑换油、醋以及各类生活用品。集吉象便民服务站的诚信经营和规范管理,让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到了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升助力;

集吉象APP运用互联网+可回收垃圾分类回收的经营模式,将线上线下回收相结合,居民线上下单预约,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和APP,实现网上一键下单,工作人员上门回收。对于年轻人来说,足不出户完成废品回收,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依托靠近生活的服务场景,店面开展多元化经营,其中包括:快递收发、二手物品寄卖、家政服务、母婴护理、工具共享、图书借阅、家电维修、水电维修、社区团购、家电清洗等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得到了居民、社区的高度认可。

可回收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工作是垃圾分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资源的高效回收,直接带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能够真正实现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通过“再生资源标准化城市回收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再生资源前端回收站点和后端处理中心的规范化、秩序化经营,便于政府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今年初步计划在海口布局20家集吉象便民服务站”,集吉象海口市负责人武静楠女士这样说。

据悉,集吉象总部位于山东济南,采用互联网+社区综合服务新型业务模式,以“集吉象社区便民服务站”为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连锁经营业务,打造全国范围内的前端回收网络和标准化城市回收服务体系。集吉象便民服务站(垃圾分类驿站)在全国已经落地40+城市,运营标准化社区垃圾分类交投点数量200余处,单个站点每月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环保次数累计超千次。

“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定位不只是局限于“废品”回收,而是打造“居民生活服务的生态圈”,是将“废品回收”作为核心需求提供基于“回收”的完整解决方案,一方面围绕“废品回收”打造一个透明、高效、完善的交易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回收”的延展,打造一个开放、共享、丰富的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