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据河南省政府网站消息,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以来,三门峡市锚定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从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平台搭建、成果转化落地、企业能力培育多维度发力,持续为传统优势产业注入“科技基因”,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根基。

聚焦瓶颈突破,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三门峡市聚焦黄金、铝工业、煤及煤化工等本市传统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了一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瓶颈和共性技术难题,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领域,通过优化提纯工艺与精深加工技术,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在节能环保领域,创新应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有效提高黄金、铝等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传统产业从“粗放生产”向“高效绿色”转型,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破解技术制约。

搭建高能平台,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十四五”期间,三门峡市加速推进高端创新平台布局,一批“国字号”“省字号”平台相继落地生根: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总部、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实践基地、自然资源部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先后落户,为产业研发提供国家级资源支持;同时新增83个省级创新平台,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宝武三门峡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成运行,形成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为技术研发、人才集聚与成果转化提供优质载体。

畅通转化渠道,科技成果落地生金。三门峡市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通过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技术需求发布会等活动,精准匹配省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与本地企业需求。今年以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登记技术合同148项,成交额达到14.12亿元,一批涵盖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生产工艺迭代升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实现“科技赋能”向“效益增值”的高效转化。

培育创新主体,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门峡市通过政策扶持、精准服务,不断壮大创新企业群体: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9家,科技“瞪羚”企业8家,3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四有”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1.59%,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大幅增长,研发投入强度由2020年的1.81%提高至2024年的2.99%,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一梯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3和0.98个百分点,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劲的资金与技术保障。

“下一步,三门峡市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大科技力量。”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