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省政府网站消息,为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日前,濮阳市政府印发《扎实推进下半年经济持续回升稳进向好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9个方面谋划提出39条具体举措,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质的突破,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高质量建设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加快建设仓颉实验室、中原实验室,持续完善濮阳智慧岛功能。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年内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争创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化工新材料产业分中心,拓宽成果转化通道。依托省、市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
着力提升链群发展能级。深入推进制造业倍增行动,培育壮大六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0条重点产业链,大抓“链主型”“种子型”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百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氢能“制运储加用”全产业链,打造省内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培育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五大行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发展壮大全市重点企业。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力争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达80%以上。推动各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特色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创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加速释放有效需求潜力。在投资方面,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两重”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同步谋划实施“两重”项目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更好发挥“硬投资”与“软建设”叠加效应;强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政策性资金项目建设。在消费方面,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配套出台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专项方案,实施汽车、家电和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三大工程,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深入挖掘文旅消费潜力。在外贸方面,多措并举强化龙头企业服务保障,持续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深入开展“抓大、扶中、育小”精准培育专项行动,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活力强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建立跨部门信用修复协同机制,运用专项信用报告代替重点领域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制定印发落实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市属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新阶段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PPP)。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城镇集中供热、天然气、教育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不断拓展开放发展空间。加快京雄商高铁台前段、濮阳至聊城高速等建设,持续推进安濮菏铁路、辉县至鄄城(豫鲁界)、濮聊高速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提升交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枢纽经济,支持厚疆、华晟、大地密码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下半年再新增1家物流“豫军”企业,积极争创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创新招商方式,全年签约一批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深化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台账化推进与聊城市合作的重大事项。
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编制完成城市更新及城市体检工作方案,开展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完成2.7万户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省人民医院全方位托管台前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加快郑州外国语学校台前校区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完成40.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深化“1+1+8”农业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培育壮大1个国家级、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纵深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于庄闸、影唐闸和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等项目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排查整治专项工作。稳步推进碳达峰行动,做好项目节能审查和重点耗能企业能耗监控,加快推进赛能多晶硅、天顺风电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建成中核汇能濮阳县独立储能项目,推进盛源能源科技等8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前期建设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培育发展绿色再生产业,出台《濮阳市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十件19项重点民生实事建设。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稳住就业基本盘。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濮阳工学院独立本科申建工作,加快县域医疗中心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着力增强县域医疗保障能力。
坚决守牢安全风险底线。抓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兜牢“三保”底线,防范化解金融和地方债务风险。抓实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保供,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确保迎峰度夏度冬高峰时段电力可靠供应、电网安全运行。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和安全生产,抓好交通、消防、燃气、危化品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