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当非遗邂逅甲骨文

据河南省政府网站消息,非遗与甲骨文能擦出怎样的火花?6月2日,走进位于安阳市文峰区西钟楼的一家甲骨文书屋,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集市正在进行,来自安阳市北门西小学的学生们争先体验着各种非遗工艺。

“书画修复就好像大家平时玩的拼图游戏,过程中需要处理画芯和托命纸,完成修复后成就感满满。”装裱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王国英认真给学生们讲解操作过程。

在书屋一角,一张张悬挂起来的植物扎染作品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将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完美碰撞。“陈皮可以染出绿色,栀子染出黄色,板蓝根染出蓝色,通过巧妙的扎结和染色,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细腻的纹理变化……”扎染老师讲解着植物扎染的过程,孩子们听得饶有兴趣。

“今天,我们在甲骨文书屋进行阅读的同时,有了‘意外收获’!我们认识并学习了古法造纸、雕版印刷、古籍修复、植物扎染等多种非遗工艺,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安阳市北门西小学五年级学生孟浩森收获颇丰。

仔细观察,在这间甲骨文书屋内,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图书,墙上张贴着不少甲骨文猜字板,桌子上还摆放着几幅甲骨文磁吸拼字图,屋内氛围与非遗技艺的文化气息相得益彰。为何要在甲骨文书屋内开展非遗集市?

“随着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甲骨文书屋已随处可见。走进甲骨文书屋这样的文化场馆,也成为越来越多安阳人推崇的文化休闲方式。”该书屋的运营管理者王琳,同样也是装裱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在她看来,在甲骨文书屋里设置非遗手作体验集市,让大家体验流传千年的技艺,正是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将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

据介绍,自今年5月起,该甲骨文书屋创新开设非遗集市,每周定期举办,邀请不同类别的非遗传承人到书屋内展示非遗技艺。文峰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动员辖区内更多书屋探索创新活动形式,让更多非遗技艺以不同形式融入百姓生活,通过与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面对面,让更多人走近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助力非遗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