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省政府网站消息,2023年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6万人次以上……近日,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台三个方面十六项举措,进一步加大安阳稳就业政策力度,助力企业稳岗扩岗,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落实惠企政策 助力企业稳岗扩岗
“我市将继续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四两拨千斤’的政策优势,聚焦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展,全力支持广大创业人员,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安阳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2年末,安阳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07亿元,较上年增加1.9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为加强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通知》指出,首先要紧盯2023年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工作目标,积极实施创业担保贷款“百千万亿”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大众创业惠民工程”,提升创业担保贷款可获得性。
围绕金融机构开展稳岗扩岗服务和贷款业务,《通知》明确,将进一步细化认定标准,加强部门协同,推动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工作开展。鼓励更多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条件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其稳岗扩岗。
如何加大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安阳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对参加失业保险1年(含)以上的企业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可按照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不分级或未明确分级的统一为1500元的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
《通知》还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按30%返还。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
安阳市市长高永在4月27日召开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广大学子切身利益和千家万户幸福冷暖,是重大政治责任、民生责任、发展责任。
为加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促进力度,《通知》提出,要加大政策性招录招聘力度,加大“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和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一体化工作推进力度。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且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困难毕业生,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1年(含)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同时,要大力实施“梦想启航”就业见习行动。重点围绕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开发见习岗位,全年募集不少于5000个青年见习岗位。对吸纳就业见习的单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
“截至目前,我市已认定177家就业见习单位,募集3628个见习岗位,所有符合条件的见习单位名称和联系人电话已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及公众号进行公示,有就业见习意向的毕业生可直接联系就业见习单位。”安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对参加就业见习的人员来讲,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进行短期全日制就业锻炼,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此外,加快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通知》明确,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建设“开放式、共享式、集约式”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发挥政府购买服务作用,加大对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指导监督力度,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持续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
加强就业帮扶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没想到都54岁了,政府还给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上班,感谢政府给我提供了这份工作,让我享受到这么好的国家政策,有了这份收入,我孩子上学的开支就有了保障。”来自安阳市汤阴县就业困难人员李玉生高兴地说。
如何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通知》提出,要制定个性化援助方案,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合理统筹公益性岗位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等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政策。
围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通知》指出,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做好失业保险金和失业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等常规性保生活待遇发放工作。
为进一步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带动就业实施力度,《通知》明确,以工代赈项目要尽可能带动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金额占中央资金的比例在20%以上,中央财政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劳务报酬发放金额占中央资金的比例在30%以上。
同时,要加大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加强省际劳务协作,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服务,评选认定一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乡镇、示范园区、示范项目,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补支持。认真抓好高质量充分就业示范创建,对新认定为省、市、县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星级社区,按照有关规定对达标社区给予补助。
据悉,安阳市将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拼抢的精神状态,在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做好稳就业、聚人才、强保障、促和谐、防风险各项工作,为开创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新局面贡献强劲的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