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安阳芯”植入“中国棉”

据河南省政府网站消息,9月28日,天清气朗,在地处中原腹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专家们一如往常地专注于项目科研。温室大棚内,郁郁葱葱的“中棉113”系列品种棉花次第吐絮,副所长马雄风正与课题研究组人员查看棉花的优势表现。

“说起‘中棉113’,它可是有‘贵族血统’的,如同棉花行业的国宝大熊猫。”马雄风向记者介绍。

小小的棉种为什么会有“贵族血统”?

2021年6月,万众瞩目中,“中棉113”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拉开了我国自主空间站航天育种的序幕。“‘中棉113’成功突破了早熟、优质、高产难以协同改良的行业瓶颈,在我国最大的产棉区新疆大面积推广种植,实现了品质、产量双提高,独特的早熟性有望使新疆南疆地区粮棉种植模式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两年三熟’,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和棉花供给安全的基础。”马雄风说。

“中棉113”起初并不起眼。“与中棉所‘种子家族’其他品种相比,‘中棉113’表现并不出色,险些被淘汰,但是我们发现它具有早熟的优势,别的棉种还在蕾期,它就已经开花了。”马雄风说。

这一粒棉种凝聚了中棉所专家10年的心血。在实验室不厌其烦地大量试验,不辞辛苦地赶赴海南加代繁殖,烈日下扎在新疆上晒下蒸的棉田里攻克种植难题……马雄风带领课题组通过分子育种法、二次迭代法,最终选育出“中棉113”,于2019年通过审定。

“‘中棉113’填补了低积温冷凉地区棉花种植品种的空白,成为确保新疆北疆地区高品质棉花稳定供应且超越‘澳棉’品质标准的‘芯片’品种。”有着一线丰富实践经验的马雄风摘下一个棉桃,用手扯开后说,“你看,‘中棉113’纤维长度31毫米,强度32厘牛/特克斯,超过了优质棉‘双30’标准,特别是在当前大规模机采的背景下,能达到这一标准非常难得,深受新疆当地农户和轧花厂的喜爱。”

时间回到5月23日,马雄风刚下飞机就风尘仆仆地赶到新疆可克达拉市棉花示范田,抓紧一切时间查看“中棉113”的田间表现。这时,一辆气派的越野车停在地头,一位衣着朴素的新疆老乡从车上下来,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马雄风的手,激动地说:“你实现了我的梦想!”

“我就是一个棉花科研工作者,怎么会实现了你的梦想?”马雄风诧异地问。

“我种棉花20多年,每亩地也就收获二三百公斤,听说种‘中棉113’每亩地能收获500多公斤就想试试,结果真的收获了500多公斤!”这位新疆老乡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他去年就发财了!种上‘中棉113’以后,他每亩地收入从过去的几百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元,2000多亩地就挣了500万元。”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笑意盈盈。

“在当地,一家轧花厂周围经常有五六万亩棉田。他们统一发给农户棉种,统一回购农户的棉花,加工后销往下游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循环链条,融入了棉花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布局。目前,新疆已累计推广‘中棉113’300万亩,未来3年还将推广1000万亩以上。”马雄风说。

一粒棉种花开天下。中棉所坚持“四个面向”,牵头棉花基因组测序,创制棉花矮化材料,搭建棉花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和公益服务平台,建立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平台,领先世界的重大创新成果迭出,有力保障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棉所累计育成棉花品种153个,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92项,其中国家级奖23项。“中棉所还将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河南(安阳)棉花全产业总部经济基地,探索我国棉花全产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机制,促进棉花全产业链一体化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马雄风表示。

金秋9月,在新疆胡河杨市,数台采棉机穿梭在中棉所的试验棉田里,棉花采收、打包、压缩、出仓一气呵成。“中棉113”品种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在560公斤到620公斤,再创大面积种植的早熟、高产新纪录。湛蓝的天空下,广袤的棉田里,绽放的棉花犹如翻涌的白色浪花,轰鸣的采棉机忙碌地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交织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丰收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