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添活力、增动力、强实力

据河南省政府网站消息,河南省2021年度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公布,鹤壁市营商环境连续4年排名全省第三,其中,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招标投标指标跃升至第二名,首度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公共资源交易事关公益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发展环境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更是人民群众对交易结果“公开、公平、公正”的期待。为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片“蓝天”,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在局党组的带领下,自上而下务实重干、主动作为,对标对表、攻坚克难,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改革推进专班,结合“放管服效”改革,利用大数据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升级,“中介服务超市”“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一批基于大数据应用及可视化的亮点举措,力推交易全流程由电子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力求服务更有温度、共享更有广度、交易更有深度、监管更有力度,为经济发展增动力,为企业办事添便利,为招投标市场加活力,持续擦亮了鹤壁市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近日,记者走进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带您了解鹤壁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强大魅力。

上线“中介服务超市”为招标人打造“网购”体验

“这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就跟逛购物网站一样方便,代理机构的资质、服务、收费、评价透明化,既缩短了我们寻找中介机构的时间,又节省了费用,真是太方便了!”9月23日,鹤淇产业集聚区某项目招标负责人李先生打开平板电脑向记者展示,只见“鹤壁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页面中,将服务事项类别和各中介服务机构名称、服务范围、信用评价等信息一一罗列,“在这里可谓‘货比百家’,不到1天的时间,我们就找到了合适的中介机构,且报价比预算节省了2000元。”

据了解,在以往项目招标中,中介服务机构普遍存在费用高、耗时长、服务差等问题,成为制约项目落地的瓶颈和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难点、堵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经多次商讨研究、创新举措,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线“互联网+中介服务超市”平台,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交易不见面、过程全留痕”的“网购式”便捷服务,既打破了中介服务机构的地区垄断,规范了行业收费标准,又激发了中介服务机构内生活力,在持续优化鹤壁市营商环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平台已入驻239家中介机构,招标人登录系统后,可直接选取或竞价选取中介机构,项目完成后,招标人可线上打分评价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系统将对中介机构服务环节超时、违规收费等行为发出预警。

持续降低交易成本为投标企业减负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经多方学习、多轮商讨,以降低交易成本、优化招标投标服务“小切口”入手,使企业省钱又省心,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大领域优良的营商环境。

“以前,我们企业进入招标投标平台交易,需要提前购买招标项目相关文件,只有熟悉文件内容后,才能判断是否参加进一步交易。单是项目文件费动辄就千元左右,对我们来说是笔不必要的支出。”9月21日,某投标企业负责人提到招标文件资料费时说。

为此,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联合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联合印发《关于取消招标文件资料费收取事项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全面取消招标文件资料费和纸质招标文件费。

“别小看这千元的材料费,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标人的交易成本,每年可减少企业支出约500万元。自该项费用取消后,外地投标人数量明显增加,市场竞争更具活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一科副科长宋树黎说,这一举措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好处,切实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还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现行有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共废止9件,保留8件,并及时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有效解决市县规则不一致、限制外地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了交易环境。

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实现企业投标“不出门”

9月26日上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5间“不见面开标”直播间同步启用,代理机构以主持人身份进入线上不见面开标室,招标人代表和监管人员列坐电脑两旁,监督“不见面开标”全过程。投标人可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远程解密标书、提出异议、查看开标结果,在线实时参与,开标全过程互动性更强、开放度更高。

“现在看通过直播远程开标没什么特别的,但与前几年投标人扛着厚重的纸质投标文件,顾不上舟车劳顿找住处,开标评标期间挤满开标室、办公走廊相比,现在真是太便捷了。”宋树黎对“不见面开标”颇有感触,过去到现场参与开标的投标人和供应商不见了,堆积如山的投标文件不见了,也不再需要主持人一家家唱标,招标人和投标人无需见面,实现空间“零距离”,由过去的“面对面”现场交易变为“屏对屏”线上交易,实现了企业投标“不出门”,开标“不见面”。

“不见面开标”系统省去了投标人制作纸质投标文件以及参加开标会议的交通、住宿、差旅等费用,大幅降低了交易主体投标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公共资源招标工作效率,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

据估算,2021年以来,市公共交易服务中心完成“不见面开标”项目1153个,成交金额约313亿元,节约资金约34亿元。同时,所有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项目全部以“不见面开标”形式完成招标投标,促进了全市重点及民生项目落实落地,保障了全市社会经济平稳运行。

全省首创“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健全内部风险防控机制

记者采访宋树黎时,他的手机突然响起。“短信来了,通知我明天去开标现场。”宋树黎接到的手机短信息便是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在全省首创“双随机一公开”内部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局党组在充分借鉴省内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公共资源交易环节、电子化交易流程及廉政风险防控特点等,开发了交易项目随机分转系统,全省首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双随机一公开’管理模式。”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卢轶鲲介绍,这套模式即项目开标前一天下午通过系统随机分转,项目现场服务、专家抽取服务主办和副办各一名,负责次日开评标和专家抽取服务,招标投标过程实时全程网上公开,任何人员无需注册均可直接登录系统查看开标过程和评标进度。“评标专家抽取、开评标的现场服务关键环节随机到人,让工作人员‘服务谁’和‘谁服务’由计算机随机指派,避免了以往代理机构、投标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接触和干预,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卢轶鲲说。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这一创新举措也得到了众多交易主体的充分肯定。“鹤壁的招投标领域公开程度越来越高,不管我们能不能中标,只要参与投标,就能通过网络看到招投标全过程,中标固然可贵,不中标也是自己查漏补缺、取长补短的好机会。”参加某建筑工程投标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双平台竞争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

就如何进一步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打破地域限制,加强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从数据细节入手,为市场主体纾难解困。

“前几年总有交易主体跟我们反映,使用电子交易平台时,会被网站套路,‘绑架’下载付费软件。为此,我们展开追踪排查,创新构建交易‘双平台’模式,打破软件供应商技术壁垒。”卢轶鲲介绍,在已有交易平台的基础上,2021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引入第二家交易平台,促使两个交易平台良性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因技术垄断为交易主体带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两个交易平台的交易数据均推送至鹤壁市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再向省平台推送,将政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数据安全和自主可控。

今年年初,在开通“远程异地评标”的基础上,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先行先试,推行跨省异地评标、多地联合评标、平台信息整合,先后与南阳、漯河、郑州、驻马店、安阳、濮阳、三门峡、辽宁大连、四川绵阳、山东德州等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了各地优质评标专家资源共享,不仅解决了鹤壁市专家资源不足问题、提升了评标工作效率,还打破了空间、地域等限制,规避了围猎专家的风险,维护了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环境。

规范管理连出实招力促公共资源交易健康发展

公共资源姓“公”,理应用之于民、惠之于民、利之于民。为解决企业投标痛点,疏解企业竞标堵点,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紧盯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重拳出击、连出实招,确保公共资源交易阳光运行。

9月20日,记者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看到一份《关于严格EPC项目进场交易的通知》,将暂停EPC项目进场交易。

“EPC项目存在管控力差、控制权低、资金风险高等缺点,通知发出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此类风险。同时,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以有力举措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监督规范年’专题活动,建立函询机制,健全工作例会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打消企业参与招标投标顾虑,提振招投标领域信心,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健康有序发展。”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日升说。

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进平搬出一本词典厚度的材料合订本,里面详细记录了鹤壁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近年来落实责任加强监管的各项举措。

“2020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交易主体负面清单,针对不同交易主体的负面行为‘一单尽列’,2021年又进行了修订,完善负面清单和附则共七章80条。”王进平说,负面清单实现了行业监管部门、平台管理部门和综合协调部门对招标投标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合力监管,给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行为人敲响了警钟。

据悉,负面清单出台以来,共督促20余个场内违法违规项目整改,暂停串通投标企业10家、项目3个,处理违规代理机构12家,协同行业监管部门暂停44名评标专家资格。

对于明知违法违规但拒不整改的招标采购人又该如何规范呢?王进平向记者出具了两份函询项目清单,上面清楚地列着项目名称、项目主体、问题和时间。“例如,我们发现许多项目存在投标文件出自同一IP地址,或招标人通过会议否定中标结果的事情,根据《公共资源交易函询制度》采取了书面询问其原因并限期答复,进一步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有效降低了招投标领域社会负面舆情的发生。”王进平介绍。

随着公共资源交易量不断攀升,利益诱惑之下容易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拓宽思路、创新方式、深入调研,形成线上线下立体监督,有效促进了鹤壁市公共资源交易健康发展。

围绕大局因时制宜招投标服务再升级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去年特大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结合鹤壁市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需求,第一时间制定发布了相关紧急措施。对涉及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急需的项目,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提供高效服务。

“首先从源头提升服务,暂时解除必须进场交易规定,限额以下项目一律实行场外自行采购。其次,解除供应商来源限制条件,针对灾后重建及疫情防控的询价、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等采用非招标方式的项目,简化公告发布程序,采用推荐供应商方式组织采购活动。”徐日升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针对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项目提升服务措施,一律采用抽取本地专家,压缩项目评审时间,开通项目交易“快车道”,周末开放服务,即来即办。组建“灾后重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工作队”,深入招标单位和受灾企业,上门提供政策咨询和办件等服务,保证交易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坚持在细处着眼、于实处用功、向难处突破,全力推进招标投标提质增效,推动鹤壁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更加规范有序发展,着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的“鹤壁样板”。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仍有不少短板弱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锚定‘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营商环境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创新、数字赋能,始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招投标透明度,进一步优化鹤壁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卢轶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