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村一品” 特色产业助振兴

据河南省政府网站消息,市委强调,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要以富民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找准“小切口”,“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促进乡村特优产业发展。孟津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科学编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富农战略,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十里香草莓、白鹿蟠桃、袖珍西瓜……金秋时节,在孟津区送庄镇,甘甜的水果、新鲜的蔬菜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来观光打卡、采摘游玩。

近年来,送庄镇依托龙头企业,选准主导产业,推动果蔬种植特色品牌创优、产业载体培育、农旅融合发展,挎稳“菜篮子”、盛满“果盘子”,抓牢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

选苗:“一村一品”抓特色

“过几天,最后一批西红柿苗将交给种植户,再种上3个月就能上市,供应元旦、春节市场。”昨日,在孟津区送庄镇送庄社区育苗基地里,几名工人正在大棚里忙活着。智能化管理系统、自动化浇灌设备,让这里有了现代农业的样子。

“4个育苗大棚、4个果蔬种植大棚,每年可为集体增收50万元以上。”该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建标介绍,该基地是社区集体经济项目,由送驾庄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收益采取“442”分成模式,即务工群众得四成、集体得四成、日常运营用两成,形成了社区集体、合作社、社区群众多方共赢的局面。

近年,送庄镇以实施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两带三区”特色果蔬产业集群,确定送庄社区、梁凹村定位为设施农业大棚发展村,白鹿村、西山头村、东山头村定位为桃产业发展重点村,清河新村定位为蔬菜种植试点村,十里头村、朱家寨村定位为农旅融合提升村。

目前,送庄镇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在1.5万亩以上,其中袖珍西瓜1500亩、无公害蔬菜1800亩、草莓1600亩、精品葡萄800亩、鲜桃2500亩,成为洛阳北部重要的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

育种:“接二连三”兴产业

身着白大褂,从恒温箱中拿出西瓜秧苗,一个个记录秧苗长势,为其寻找合适的土壤……在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子生物实验室里,“西瓜大王”朱忠厚正和公司新引进的研究生李燕歌,一起查看最新培育的西瓜品种。

朱忠厚是孟津区送庄镇朱寨村人,研究西瓜育种近40年,培育出无籽西瓜、袖珍西瓜等几十个品种,在全国26个省推广种植,种植面积超过38万亩。

“既要当扎根土地的‘泥腿子’,也要用上育种的‘高科技’。”朱忠厚说,种子好比西瓜的芯片,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这两年,公司引人才、建平台,在全国建立19个试验基地,科研进度比常规快了4倍,还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西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小巨人(培育)企业,以及“河南省西瓜甜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

以西瓜育种为代表,送庄镇推动蔬果种植向前端种业研发、后端休闲旅游延伸,加快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价值链,实现了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

收获:“四季有果”铺富路

春采草莓,不负“莓”好春光;夏尝西瓜,感受甜爽一夏;秋摘蟠桃,品味果香四溢……“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送庄镇,以发展特色农业做实乡村振兴的“里子”,让群众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阔。

“一镇一特”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乡镇一个特色产业。在具体实践中,送庄镇建机制、抓创新、塑品牌,改变了以往农业企业规模小、风险高、效益低的局面,带动了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在机制建设上,完善“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实现村民“租金+薪金+股金”的多元收益;在科技创新上,与中国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建设3个省市级西瓜甜瓜科技研发平台、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在品牌塑造上,“慧林源”蔬菜、“桃之缘”鲜桃、“十里香”草莓、“送驾庄”袖珍西瓜、“枫丹”葡萄和“鑫沃”羊肉等成为该镇特色农业的“六朵金花”。

“擦亮农旅融合闪光点,实现特色农业提档升级。”送庄镇党委书记王国辉表示,下一步,该镇将打好“创、培、融、引”组合拳,通过规划同步、产业同推、市场同谋、机制同建、利益同享,持续在农业产业上延链、补链、强链,奏响品牌化、产业化、效益化农旅融合最强音,描绘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