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丽人生》用弥天大谎守护童真

网上常有人说,父母对自己撒过最大的谎,就是“我很好,别担心”。长大后我们总会慢慢知道,为人父母必须得是“戏精”,才能把一次又一次困苦和不堪“轻松”熬过。

最近,4K修复重映的意大利经典影片《美丽人生》再度上映。

1939年的意大利,名叫圭多的犹太人梦想开一家书店。有一天,一位“公主”撞进他的怀里。“公主”名叫多拉,不仅是年轻美丽的教师,还是氏族家庭的大小姐。穷小子和富家女的故事,一路沿着浪漫童话的套路走。书店开了,儿子有了,一家三口美美地生活。

然而,前面有多欢乐,后面就有多扎心。就在约书亚5岁生日这天,爸爸被纳粹抓捕。与此同时,妈妈没法接受就这样失去丈夫和孩子。她不是犹太人,但她坚持要成为被迫害的一员,去共同承担所有的苦难。

火车到了集中营。爸爸将犯人的列队前进,描述为“人人渴望”,又“秩序井然”。还将他们与母亲的被迫分离,说成男女各自成队。就在自己都觉得编不下去的当儿,小孩子将信将疑地问:“他们在玩什么游戏?”“游戏”二字,简直是神来之笔,救命稻草。爸爸紧紧抓住思路,却越着急越没词儿。多亏叔叔急中生智,像真事儿似的爆料“头奖”,是一架真的“坦克”。

等到排队进了“夏令营套房”,孩子瞬间觉得自己上当了。现实疑点重重,提问应接不暇。比如,凶巴巴的士兵和以往游戏的伙伴是如此不同。爸爸只好说,那是竞争者为了赢头奖。为了增强说服力,甚至还给出了具体目标:1000分。在小孩子的数字概念里,1000是个大目标。爸爸心里想的是,用遥不可及的目标,给圆谎最大的余地。

一点点差错就能碾碎编的所有谎话。德国人需要一个翻译,他自告奋勇。可其实他根本听不懂德语,他的目的只在于哄娃。于是,威胁呵斥被翻译成了“游戏”。工作,被翻译成了“奖品”。真实的惩罚,被翻译成游戏里的惩罚。非人道的统治,被翻译成游戏规则和角色扮演。一套随机应变下来,爸爸竟活生生把集中营变成了夏令营里旷日持久的比赛。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一直制定着规则,解读着规则。而真正的规则制定者,却将老人和孩子谋杀殆尽。可即使这般紧张恐怖,他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在集中营中的可怕经历最小化。

最后的逃跑计划,几乎是赌命。他把孩子藏进铁柜里,自己却毫不犹豫地冲出去,引开士兵的注意力。而在赴死前,爸爸仍不忘挤出鬼脸,走出怪异的步伐,为孩子担忧的眼睛奉献了最后一场滑稽戏。

影片末尾,集中营里人去楼空,孩子不知所措地站着,迎面真的驶来一架坦克,美国大兵抱他站上去兜风。而他在人群中看到了妈妈!坦克停下来,孩子飞奔过去,扑进妈妈怀里。告诉妈妈“我们赢了”。

“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这是我父亲赐我的恩典。”最后的画外音把观众拉回现实。当孩子长成大人,知道了历史的残酷真相,让他心碎的却是父亲的谎言里,所有决绝又复杂的心情。

影片并非用一个动人的浪漫故事减轻灾难亲历者真实的伤痛,而是希望告诉人们,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刻,也依然可以洞察爱情和生活之美,给人以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梁爽(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