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省发改委消息,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湖南发改”微信公众号7月19日起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系列报道,宣传推介典型案例,充分展现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亮点和成效。敬请关注。
近年,衡阳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23年,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年度排名,从全国地级市55名跃升至29位;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超2400亿元,贡献了7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市场主体、90%以上的就业岗位,形成“77799”新发展格局。2024年1-6月,民营经营主体净增2.79万户,净增“四上”单位98个,排全省第2;其中,净增规模工业企业23家,排A类市州第2。
一、强化政策引导,促民企增量。一是统筹重点领域改革。开展改革攻坚行动,90余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制定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工作方案,持续开展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情况排查。二是精准突出政策支持。陆续出台《衡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规则(试行)》、《衡阳市2023年提振市场信心保障企业生产促进消费恢复若干措施》等惠企政策等系列政策。二是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全市湘商回归新增注册企业89家,实际到位资金236亿元。成功引进耒阳市先导科技新材料二期项目,项目投资额突破100亿元。2024年衡商大会签约引进项目32个,总投资额237亿元。
二、细化政府服务,促民企增效。一是精简项目审批程序。实施项目申报模版制,备案、核准、审批事项,压减至1、3、5个工作日。取消、合并、调整24个审批环节,项目审批总时限压缩至47个工作日,提速70%以上。二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建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机制。“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可办率达95%,掌上可办率达90%。全市通过“不见面”办理项目占全年审批数的72%以上。三是细化政务服务内容。编制《衡阳市支持民营企业政策手册》,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打造“群雁荟”政商交流平台。举办“企业服务日”活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堵点、难点问题。加强部门与企业联动,派出骨干上门指导企业申签RECP原产地证书、I-REC国际绿证等。
三、实化扶持支撑,促民企升级。一是加强重点企业扶持。开展“一企一专班”重点扶持,制定企业发展需求清单,推动传统企业智改数转。构建“科技部门+专家+专业机构”联动机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省A类地区第一,连续2年排全省第一。二是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对民营小微企业,减按50%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为1.34万户次纳税人缴费人缓缴税费3700余万元。三是突出金融支撑作用。举办持续“聚力中心化攻坚年”金融工作座谈会,撮合签约项目313个。先后召开各类政银企对接活动93场,惠及企业项目超2700余家,签约金额超1500亿元。举办“衡质贷”政银企对接会,为9家质量品牌民营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25.37亿元。聚焦解决民营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为6881户民营、普惠领域等客户发放贷款7.85亿元。
四、优化营商环境,促民企无忧。一是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建立《衡阳市市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制度》。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开通营商环境“诉求码”,企业一键直通优化办。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专班调度会、园区培训会、月度讲评会、宣传推进会,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沟通体系。二是营造一流法治环境。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免罚轻罚规定进一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制定“免罚轻罚事项清单”,目前已出台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10余个领域的清单。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三项专项行动,法院系统上门走访企业186次,排查近三年涉企案件18936件。检察机关提出16项重点任务50项工作举措,召开各类座谈会13场,清结挂案83件。三是持续加强引才聚才。创新推出高校+园区“UP”模式、市校企三方合作模式,开展“智汇潇湘·雁聚衡阳”博士行动,引进博士647名,总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50项、申报课题项目346个、成果转化2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