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省工信厅消息,如果要你给外地朋友一个来长沙的理由,美食是一份难以抗拒的诱惑。报出茶饮新消费顶流“茶颜悦色”、“中国海鲜酒楼一哥”徐记海鲜等行业顶流的名号,每一个品牌都能让人口舌生津。2021年,绝味食品年产值增长20%,澳优乳业不仅将牛奶工厂开到全球,还掌控了全球优质羊奶奶源。2021年,长沙规上食品企业达到371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564亿元,较2018年增长17.6%,食品全产业链收入超3500亿元。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比重稳步提高,食品制造成为长沙七大支柱产业之一,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农业资源禀赋的优势并不十分突出的长沙,在深耕食品产业方面为何是湖南省各市州中最靓的那个?长沙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得益于长沙食品制造业抓住了制造业升级的机会,通过“机器换人”夯实生产安全的基础;得益于长沙“抓大优特”,优化食品产业的结构;得益于长沙以全食物观统筹一二三产业链式发展,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机器换人”,降低生产过程风险
在食物制作上,我们感恩手工劳作的辛劳和虔诚,但现代工业发展注定了食品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发展动能是科技创新。
说到烘焙,你或许觉得手揉现烤的面包更美味。但你尝到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小口袋面包”等产品时,也会被它的松软、香甜所惊艳。不同的是,前者每天的出品量相当有限,后者的3条全自动面包、蛋糕生产线,年产能15000吨,年产值近6亿元,能随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小口袋面包”的生产线,为了提高产品冷却的效率,同时降低人与食物接触可能产生的微生物风险,盐津铺子设计了一个宝塔状的设备,将1200米冷却链条上的食品,由直线冷却改为立体空间冷却,达到节省空间、提效、安全的目的。“智能制造为产品品质保障提供了硬支撑,像烘焙行业,减少了生产过程中食品与人的接触,把人为因素对生产加工的不安全影响降到最低,进而让产品工艺从‘少添加’迈向‘不添加’,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食品安全,提升了产品品质。”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长沙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六年,是制造业走向信息化、自动化的六年。长沙市在食品生产领域全方位深化智能化改造,组建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先后发布两个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智造标杆对市内食品企业进行技术输出,推进食品产业从“自动化制造”到“智能制造”转变,全市143家食品企业获批市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完成智能化设备投入超30亿元,规模食品制造企业自动化率超95%。
在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上助力食品企业升级的同时,长沙市还在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上提供“点对点”的服务,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免费的“951”质量诊断服务,进行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等九大要素体系和51项服务项目进行诊断,为企业找准行业共性难题和质量短板,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优特抓大”,优化食品产业结构
地方特色食品是地方文化的代表符号,承载了浓厚的乡土文化和浓郁的乡情。但地方特色食品因为市场面有限,以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在生产条件、安全保障、质量管理上均离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有距离。为引导特色食品良性发展,长沙市开展了小作坊的提质工程,在创建过程中,建设40家食品小作坊、90家茶油小作坊示范单位,示范引领小作坊规范发展。
“郭福娭毑小钵子甜酒”老店铺是游客到访望城靖港古镇时必去打卡的地方。为了传承好这份祖辈留下来的酿造手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指导帮扶,颁发了食品小作坊许可证,帮助小作坊扩建装修,并在选材、工艺、环境卫生等方面严格监督,制定了小钵子甜酒的企业标准。老店的商标、包装、标签都得以注册升级,还入选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招大引强,打造食品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量级,长沙市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招商,近年来五大食品专区引进食品产业项目近100个,完成实际投资近200亿元。去年以来,澳优乳业、华润怡宝、东鹏特饮、益海嘉里等多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点项目落户长沙。纵观长沙市地图,一幅食品产业生态蓬勃发展的图景跃然眼前,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构建“三足鼎立”的食品制造业产业布局,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特色专区里,涵盖乳制品、肉类加工、粮油加工、调味品、休闲食品等12个子行业的产业生态,形成了区域品牌效应和规模竞争优势。
链式发展,“一二三”齐步走
食品产业一头连着广袤的农业,一头牵着活跃的消费市场,关系经济发展,也牵动着百姓民生。如何将两头的资源优势,通过制造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的源源动力?长沙市运用产业链思维,把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起来,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坛子菜是彭记坊的拳头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其对于蔬菜原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该品牌在宁乡市通过与农户合作的形式,建立种植基地,进行批量采购。豆角、辣椒、黄瓜等一批蔬菜本地采摘、本地加工,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也成功打通了一二产业,不再为蔬菜质量、数量问题担忧。
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推动下,一二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湘粮集团、正大集团、彭记坊等30家龙头企业与全市100多个基地实现高效合作,北京资源集团、流沙河牧业开设宁乡花猪商超专柜和专卖店84家,与150多个餐饮门店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多方共赢。
与此同时,长沙市着力拓宽产业链后端的融合通道,引导“二产”向“三产”延伸,鼓励“三产”拉动“一产”。童年记、盐津铺子等企业在电商平台年线上销售额均超亿元,兴盛优选在全国布局门店80多万家,带动10万农户增收。
食品产业“一二三”齐步走,丰富了我们的消费选择,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在“食在长沙”的各种场景里,长沙食品产业释放出澎湃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