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北县打造黑土地上“绿色产业矩阵”

据黑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三伏天的朝阳刚刚掠过三江平原的田野,萝北县北外环北侧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工地上已蒸腾起热浪。吊装指挥陈德新摘下被汗水浸透的安全帽,镜片后的眼睛紧盯着吊臂下的钢架——这根两吨重的钢架是他和工友当天吊起的第9根。从清晨五点半到日暮西沉,这片27.17公顷的土地上,挖掘机的铁臂、推土机的履带、货车的引擎与焊接迸发的火花,共同拼接出一艘驶向绿色未来的“产业巨舰”。

钢架上的“进度表”

“主体结构全起来了,你看那六栋厂房,框架像不像列队的巨人?”顺着萝北县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刘远辉手指的方向,六栋灰白色的标准化厂房已显雏形,脚手架上的工人像给巨人穿外衣一般,正在固定一块块保温板。这个今年4月23日才破土动工的项目,目前已完成总量的70%,内部抹灰的水泥浆还带着暑热的余温,门窗框架正逐步安装到位。

在施工现场,时间被切割成无数个精确的片段。陈德新的工班负责钢结构吊装,三伏天的钢架上能煎熟鸡蛋,他们却要在近20米高空校准每一个螺栓。“晚上回家倒头就睡,梦里都是吊臂的角度。”他抹了把脸,汗珠砸在钢架上,瞬间洇成一小片深色。

速度背后,是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高效运转。中标单位黑龙江界江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将设计、施工、采购拧成一股绳,让图纸上的线条快速变成现实中的厂房。“从打地基到主体封顶,比常规模式快了近一个月。”刘远辉翻开进度表,“9月末竣工”被红笔描了三次,“早一天竣工,入驻企业就能早一天投产,这是和时间抢效益。”

产业链上的拼图

“宝泉酱业的老手艺,要在新厂房里酿出老味道。”刘远辉的话语里带着自豪。在招商名册上,北方食品、宝鑫食品、宝泉酱业、金博油脂四户企业的名字已被红笔圈定,九里庄蜜蜂、金佰润粮油等6户企业的详细资料正放在办公桌最上层。这些企业像一块块精准的拼图,即将嵌入产业园的绿色产业链中。

驻足规划图板前,6栋标准化厂房如琴键排列,每栋都是“前店后厂”的格局:三层办公楼连着生产车间,旁边两栋库房与7000平方米冷库组成“冷链矩阵”。“你看这栋8000平方米的‘孵化器’。”刘远辉指向展板一处,“小微企业不用扛大厂房的成本,在这里能享受到电商平台、培训中心的‘共享服务’。”

萝北的黑土地给了产业园最厚实的底气。当地盛产的大豆、水稻、蜂蜜,将在园区完成“华丽转身”——大豆变成植物蛋白,水稻加工成胚芽米,蜂蜜装进深加工礼盒。“3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落定后,能把全县的大豆产业链拉长30%。”县农业农村局招商专员算了笔账,从田间到车间,每斤农产品附加值能翻几番。

田野里的产业基地

“等厂房建好,我就不用去南方打工了。”附近农户张大姐常来工地张望。她打听过,园区提供的500多个岗位里,包装、仓储、物流等岗位都适合村民。刘远辉透露,随着二期工程明年启动,园区内将建起更多厂房,“项目全部达产后,这里会成为年总产值18.8亿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从升空的无人机操控屏幕鸟瞰,产业园像一枚绿宝石闪耀在田野与城区间。北外环的车流带来城市的气息,南侧的玉米地送来泥土的芬芳,而园区内,“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已铺就:雨水管、污水管纵横延伸,智能变电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企业来了就能投产,这是我们给入驻企业的承诺。”刘远辉说。

12点,陈德新和工友坐在阴凉处吃午饭,饭盒里的米饭混着汗水的咸味。远处,吊臂再次升起,将又一根钢架安放在指定位置。阳光下,“萝北县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的标牌格外醒目,与田野里翻滚的绿浪交相辉映。这艘即将竣工的“产业巨舰”,正载着萝北人的期待,在黑土地上划出驶向未来的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