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1—8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据黑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今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克服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力推动稳经济稳增长政策精准发力,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实效。

一、经济基础稳中加固,主要指标运行良好

(一)工业稳步增长

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比全国(3.6%)高6.7个百分点,比全省(3.0%)高7.3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1(1—7月第2)。

重点行业四升四降。1—8月,装备、食品、石化和其他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9.7%、4.3%、12.3%和5.3%,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2.6、0.3和0.1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货车制造业增长2.3倍,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6.4%,酒、酒精和水饮料制造业增长4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0.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0.2%,五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7.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个百分点。

医药、冶金、林木和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0.8%、2.5%、21.6%和24.9%,合计负向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2.8个百分点。

超六成产品产量实现增长。1—8月,全市在统计目录中的70种工业产品中,45种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4.3%。其中,饲料添加剂(1.1倍)、金属轧制设备(1.2倍)、铁路货车(3.6倍)等主要产品产量成倍增长。部分主导产品产量下降,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26.0%)、口罩(-25.2%)、味精(-16.7%)、铜金属(-11.3%)等主要产品产量降幅较大。

重点企业压舱石作用显著。1—8月,全市90户重点监测(上年度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占规上工业的90.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个百分点。其中,建龙北钢、一重股份、鸿展生物、龙江阜丰、中车齐车公司等产值位于前20名的企业共实现产值482.3亿元,增长22.7%,比规上工业产值增速高6.3个百分点,是支撑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1—8月,全市施工项目60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86个,同比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增长19.3%,比全国(5.8%)高13.5个百分点,比全省(5.9%)高13.4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7、综合城市第2(与1—7月同)。

三次产业同向发力。1—8月,第一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37.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投资额增长1.0倍,畜牧业投资额增长18.8%。第二产业投资额增长20.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额增长19.0%,占全市投资额的25.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投资额增长42.0%。第三产业投资额增长13.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4.4:43.4:42.2。

区域县域同步增长。1—8月,区域投资额同比增长18.9%,占全市投资额的29.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6个百分点。七区全部实现投资额增长,其中,昂昂溪区(93.4%)增速最快。县域投资额增长19.4%,占全市投资额的70.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7个百分点,其中,甘南县(88.0%)和拜泉县(63.4%)等七县投资额实现两位数增长,讷河市投资额小幅增长(5.3%),龙江县投资额下降(-16.7%)。

国有控股投资高速增长。1—8月,国有控股施工项目30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8个,投资额同比增长86.4%,占全市投资额的36.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0.3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市投资增长的引擎。其中,华电能源富拉尔基发电厂向齐齐哈尔中心城区供热热网、富裕医药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建华区现代铸锻造产业园等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均超过亿元。

大项目支撑作用显著。1—8月,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施工项目21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7个;投资额同比增长19.8%,占全市投资额的78.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4个百分点。其中,铁锋祥鹤新能源150MW平价上网风力发电、依安县北纬四十七有机食品产业园冷库仓储综合物流和甘南县二商智能生猪一体化等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均超过3亿元。

基础设施投资活跃。1—8月,基础设施投资额增长37.2%,占全市投资的30.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9个百分点。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投资额增长3.7倍,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额增长1.2倍,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额增长2.7倍。其中,克山县静脉产业园、富裕县液化天然气(LNG)应急储气调峰工厂和依安县省级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均超过2亿元。

(三)消费品市场平稳恢复

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4亿元,同比增长1.3%,比全国(0.5%)高0.8个百分点,比全省(-2.9%)高4.2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2(与1—7月同)。

1—8月,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3%。

多数品类同比增长。1—8月,限额以上23类商品中,17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类下降。民生商品消费稳定增长。限上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7.1%、35.6%、36.9%和46.9%,合计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0.4%,共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2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需求释放。限上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4.9%、36.2%和7.3%,合计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5%,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 个百分点。出行类商品一增一降。全市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9.4%,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4.3%,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4个百分点。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7.2%,降幅比1—7月收窄1.5个百分点,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0.9%,负向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增长8.2倍,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4个百分点。医药类商品增势明显。限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4.1%,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4%,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个百分点。

网络消费热度不减。1—8月,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2.4%,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4.8%,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面临下行压力

近半数企业减产。与上年同期相比,1—8月,全市共182户企业处于减产状态,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45.2%,产值共减少55.1亿元,负向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9.4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承压。8月份,全市铁路装备制造行业产值下降16.4%,导致装备工业增速较1—7月回落9.2个百分点。随着铁路装备制造行业基数不断走高,装备工业乃至全市规上工业将面临较大压力。

(二)民间投资活力不足

1—8月,民间投资额增长0.9%,占全市投资额的62.5%,仅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7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民间投资额下降27.3%,房地产业民间投资额下降24.4%。克山县华源大豆产业园、龙江县日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和建华区飞鹤东方御等三个项目合计减少投资额11.0亿元。自4月以来,民间投资累计增速一路放缓,从1—4月的47.9%回落至1—8月的不足1%。

(三)部分商品销售乏力

1—8月,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和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55.2%,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8月份零售额仅增长1.9%,比7月份回落8.2个百分点,两类商品市场的波动或将对全市消费品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书报杂志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11.8%、4.2%和10.4%,合计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4.4%,负向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4个百分点。

三、对策和建议

(一)持续关注重点企业,进一步挖掘新增长因素。一是加强监测,突出重点企业引领作用。持续推动产业专班和包联机制发力起效,坚持“一企一策”,完善差异化订单式服务,对重点企业重要问题给予重点关注,促进企业产能持续释放。全面贯彻落实《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政策(试行)》,发挥好重点企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扩大头部效应,助力重点企业当好工业经济“领头羊”。二是深入挖掘,解决工业增长因素单一问题。聚焦钢铁冶金、农副食品深加工、乳制品制造及医药制造等传统优势行业,以优化结构、升级产业、培育创新为主线,通过技术改造促进提档升级,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做优做强,形成产业齐头并进,经济多点开花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二)持续激发民间活力,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好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核心,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企业引导,促进精准投资,避免无序竞争,保障企业投资效益。同时,发挥全要素工作保障专班作用,有序推进政企银多方合作,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堵点,推动投资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持续提振消费信心,进一步挖掘增长潜力。一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补。继续推动疫情管控措施和常态化管理相结合,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对消费市场的不利影响,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推动新能源储能、充能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为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托底,加大汽车露营联盟和假日短途自驾游推广宣传力度,培育新消费热点,稳定汽车市场大盘。同时,融合线上线下,挖掘家电、家居等商品消费空间,打造多样化消费场景,提升居民消费体验,促进消费回暖。二是加快新增主体培育,促进电商企业发展。加强临限商贸企业监测力度,大力推进“个转企”及“分转子”重组晋限,壮大商贸市场主体规模。同时,借助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新销售模式兴起契机,促进新兴电商企业快速发展,传统电商企业转型升级,使企业尽快扩模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