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省政府网站消息,普通自来水经过毛细管式超滤膜滤芯的超滤机过滤后,被分级为优质净化水,可用于食用、洗涤、冲凉、美容等,经检测,其微生物及浊度等主要饮水指标均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
这款超滤机由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研发,滤芯寿命是常规净水器的50倍以上。此前,该公司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创新,还是创新。”该公司董事长陈良刚认为民营企业要向前发展,唯有“紧密贴合技术和市场变化,不断革新改良技术,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提升产品质量”。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扶持非公经济发展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增加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锚定“五向图强”战略目标,将激活民营经济置于突出位置,推出一系列硬招实策,为民营企业赋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广大民营企业与海南自贸港相向而行,蓬勃发展,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民营企业占全省经营主体的比重稳居90%以上,创造了全省60%的GDP、80%的税收、90%的就业岗位和6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
强化创新驱动
催生新产业新动能
从白手起家到如今拥有30余项核心技术,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生生物)的成长史,是海南重视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该公司董事长曾胜说,苏生生物以先进生物材料和干细胞再生医学技术为中心,围绕骨科和神经高端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先进生物医学疗法开发产品管线20余个,申请专利55项、授权30余项,部分专利已实现产业化。
依托高质量的生物医学工程研发,苏生生物成为海南医疗器械行业的“标杆性企业”。同为行业标杆,在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的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华研),一条鱼的综合利用价值被发挥到极致。
海南华研充分利用海南的海洋生物资源,把鱼皮、鱼鳞等鱼类加工副产物“变废为宝”,经生物酶解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小分子肽,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医药等领域。鱼类研发产品已经出口到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前,我省积极推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补链延链、优化升级,并充分发挥“三度一色”以及自贸港开放政策优势,聚焦“五向图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我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民营企业研发投入20强的研发费用总额达到37.63亿元;研发投入20强的民营企业共持有国内外有效专利1199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总计335项。
锻造担当生力军
育才铸魂厚植沃土
今年初,作为优秀的青年企业家代表,海南华研总经理郭红星在2025年省青年企业家大会暨省非公有制经济青年企业家培训班开学仪式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和参加培训的感悟,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这是他参加该培训班的第8个年头。2012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建立“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青年企业家培训班”,在全国首创青年企业家工作“三个永不”(即永不结业的培训班、永不解散的班委会、永不卸任的班主任)品牌,荣获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等。
“这个培训班,每年有一期,目前共举办了14期,已成为全省广大青年企业家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共培养储备优秀青年企业家530名。”省委统战部非公经济处相关负责人说。
不断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我省一方面建立“选、育、管、用、留”全周期闭环培养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有担当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一方面加大表彰宣传力度,积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激荡见贤思齐之风。
凝心聚力,民营企业家纷纷投身到光彩事业中来——
1251家民企参与“万企兴万村”海南行动和“百企联百村”村企结对专项行动,落地“兴村项目”1890个,累计投入资金逾202亿元,捐赠款物约8429万元,支持乡村振兴;
1470余名企业家投身“光彩事业·市县行”活动,签署合作协议17份,投资近17亿元,实施公益项目23个,惠及群众2400余户。
优化企业服务
打造优质发展环境
“这个项目曾经申请变更3处用地选址,洋浦主管部门3次专门开会研究解决。”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感慨地说。看着一个个圆形的大型粮仓和便捷的通道,她为海南良好的营商环境连连点赞。
张慧说,该项目从选址、办理审批手续、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仅用6个半月时间,“而国际上同等规模项目建设期约为2年至3年”。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茁壮成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沃土。
这些年,我省通过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强化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方面举措,着力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投资兴业的“热土”。比如,在推动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的同时,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创新法治会诊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处置—法治会诊—监督评价”的全流程闭环体系。
如何构建亲清有度的新型政商关系、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政策持续加持。2022年以来,我省出台了《海南省政商交往行为指引清单(试行)》《海南省统战系统践行亲清政商关系清单(试行)》《海南省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等多项政策机制,为政商交往立规明矩。同时,发布了12期政商交往正面典型案例。
紧扣“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我省创新打造了“营商老爸茶”交流会,通过全新的政企面对面平台,解决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省领导按季度举办政企沟通座谈会机制,推动政企沟通常态化、制度化、实效化。
在海南自贸港壮阔征程中,民企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将以实干和创新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