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省政府网站消息,清晨,洋浦港汽笛声穿透晨雾,“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往来穿梭,巨型集装箱船舶接卸货物;在港外锚地,内外贸同船船舶正加注保税油……
新的举措,新的成果,成就更有可塑性的儋州洋浦。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儋州洋浦正以港航物流为突破口,以“硬核基建+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全力打造“双向双枢纽港”(中国国内南北航线的南枢纽港,东南亚地区至北美东行的东西航线东枢纽港),加速构建与自贸港封关运作相适应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A
加快设施建设 投资600亿元建设27个港航项目
近日,越南籍船舶“沥青2”号轮停靠在国投油储油品化工码头720#泊位装载沥青,成为到访该码头的首艘货运船舶。
720#泊位是洋浦港国投(洋浦)油气储运有限公司最新建成的油品化工码头,与之相邻的710#泊位也同期建成投用,形成相互呼应之态,能同时迎接3万吨级船舶入港。
然而洋浦港天然深水良港的自然优势,对企业来说还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作为从1997年就在洋浦港深耕的国投洋浦港有限公司,除了不断更新港口服务能力,更在码头建设上有着更为丰富的规划。
“结合我们的业务需求,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建设更大能级的码头。”国投洋浦港副总经理谢雨林以实际的业务需求举例,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带动粮油产业快速发展,内蒙古恒丰小麦加工、澳斯卡菜籽加工、中储粮储备等多个项目相继落地儋州洋浦。为满足粮油企业生产需求,投资建设10万吨级公共粮油码头迫在眉睫。
10万吨级公共粮油码头建成后将产生什么效应?他介绍,该码头建成后将是海南唯一的10万吨级公共粮油码头,年通过能力450万吨,将彻底解决船舶减载靠泊的难题,有效降低粮油企业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以港口为起点,又以港口为终点,洋浦港作为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以及海南最大的货物进出口岸,新泊位的验收通过和对外启用将加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洋浦港货物集散能力,为海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打造临港工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为助力洋浦打造自贸港样板间提供坚实保障。
依照《洋浦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安排,洋浦将建设27个港航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以项目建设为推手,高标准、高起点、全方位推动洋浦港实现跨越式发展。
B
织密国内外航线 计划今年稳定运行集装箱班轮航线54条
近日,上海泛亚航运“秦皇岛—天津—小铲滩”内外贸直航航线开通,为国内南北航线再添新路线,为外贸出口货物开辟了一条高效运输通道。
按照规划设计,“秦皇岛—天津—小铲滩”航线主要服务于淀粉、玻璃、铝卷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来自秦皇岛的外贸货物可通过天津港集散,再运输至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衔接外贸干线,最终运往世界各地。
相比传统路径,新航线大幅缩短运输时间,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增强货物运输时效性,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
不仅是国内航线,洋浦港作为对外链接的通道,亦不断加密内外贸航线,如中东航线由月班加密至双周班,新开通洋浦至菲律宾马尼拉和印尼雅加达直航航线,都有效加强了与国内外港口合作。
海南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可介绍,洋浦港航线规划将分4个方向铺开:北向链接内外贸同船支线与外贸沿海捎带路径,南向链接东南亚区域支线,东向链接远东至北美干线,西向链接印巴、中东乃至欧洲干线。“计划将洋浦港建设成为链接内外贸双循环的重要国际中转港。”他说。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不断深入,依托地理位置、港口基础设施和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洋浦港正谋划打造海南自贸港链接全球的重要门户,布局“双向双枢纽”国际海港。
数据显示,2024年洋浦港内外贸航线达50条,货物吞吐量6400万吨、同比增长10.3%;集装箱吞吐量达200万标箱,同比增长6.2%,跻身中国主要港口20强。
2025年洋浦港将加密东南亚航线班次,新开通美西南、美东等北美洲际航线;争取与新加坡港、秘鲁钱凯港等建立合作关系;计划全年稳定运行集装箱班轮航线54条。
C
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级 促进扩大开放政策快速落地见效
今年1月,配送船“嘉泰799”轮在洋浦1#港外锚地为来自越南的过境船舶“友好3”轮加注230吨低硫燃料油,免吨税4万元,为企业降低10%的成本,实现了海南洋浦港外锚地过境船舶加注保税油首单突破。
“外锚地过境船舶加注保税油是国际航运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降低船舶运营成本,吸引更多国际船舶过境或停靠。”说到“首单突破”,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副局长侯伟介绍,洋浦港外锚地设置保税油加注功能,将进一步提升洋浦港的服务能力,增强其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竞争力,助力洋浦港成为国际航运枢纽。
洋浦将依托其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打造国际保税油加注中心。这一目标不仅是洋浦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通过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保税油加注服务,旨在使洋浦港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不断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级,促进一系列航运扩大开放政策快速落地见效,对当前的洋浦来说,有着多重实践——
2024年12月在洋浦揭牌的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负责“中国洋浦港”籍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首创“全岛一港”注册机制,突破了船籍港地域限制。目前,“中国洋浦港”籍登记在册国际船舶已达到54艘,总运力超过564万载重吨,海南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稳居全国第二。
此外,在洋浦开展境内建造船舶,企业可以享受13%增值税退税,进口船舶免征23%关税及增值税,当前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4亿元;外籍船员准入制度突破,允许外籍人员在海南参与船员培训、考试及任职等政策,更加拓展了洋浦航运扩大开放政策落地见效的宽度。
眼下,儋州洋浦正加快打造港航物流发展“样板间”,预计到2027年,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350万标箱,较2025年再增长70%;到2035年,港口通过能力将跃升至2.25亿吨,并建成全球首个“智慧绿色零碳枢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