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济源外贸进出口总值居河南省第二位

据河南省政府网站消息,济源示范区紧紧围绕“稳外贸”工作,坚持实施传统产业“三大改造”,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要求,优化通关流程,压缩通关时间,助推济源外贸高质量发展。今年1~4月,济源外贸进出口总值107.9亿元,总量仅次于郑州,居全省第二位。

面对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国内外物流不畅等严峻形势,济源克服地处内陆腹地、交通优势不够、原材料资源禀赋不足等不利条件,全力推进外贸进出口工作。

一是实施“三大改造”,助推外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外贸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品附加值为路径,实施智能化、绿色化、企业技术“三大改造”,实现“济源制造”向“济源智造”转变。目前,济源外贸龙头企业在技术、装备、规模和运营质量上都处于国内甚至国际同行业领先地位。豫光金铅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订修订10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300余项,获得专利400余项;金利金铅、万洋冶炼自主研发的多项冶炼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济源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白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

二是优化外贸服务,助力外贸企业“优进优出”。示范区商务部门联合济源海关设立全省首个外向型经济服务中心,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要求,通过整合报关、退税、物流、信保等功能实施联动服务,实现“一窗通办”和“一网通办”外贸业务全覆盖。开展RCEP线上政策解读与利用暨内外贸一体能力提升培训、全国贸易政策合规工作培训、中国信保海外资讯分享会等外经贸业务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应对机遇和挑战的能力。开展外贸战“疫”专项服务,为豫光金铅、金利金铅等企业争取白银出口配额;为中原特钢、中原辊轴等外贸企业办理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今年以来,示范区商务部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提升”活动,为外贸企业配备专属“服务员”,走访对接中小微外贸企业,了解企业在发展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截至目前,为外贸企业争取发展资金930万元,惠及外贸企业50余家,切实缓解外贸企业发展压力。

三是打造外贸品牌,提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示范区不断加大出口自主品牌体系建设力度,提升“济源造”产品价值和国际影响力。针对原材料工业企业,积极提供前瞻性研究成果、推送预警信息、强化注册认证,提升企业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力。引导传统优势企业对接国际标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今年以来,示范区支持河南华森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济源市金星矿用橡塑有限公司等获得尼日利亚(PC+SC)、欧盟(CE)、美国(ANSI)产品认证和英国(CCBELLA)等商标注册,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四是开放招商驱动,铆足外贸产业后劲。示范区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和机械基础件、珠宝首饰、有色金属材料等河南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根本,把引进出口型和加工贸易项目作为重中之重。近年,5G手机机构件改造、高强度钢丝绳、大型起重机等一批高质量项目,深圳山立珠宝、广东华申电源、长沙国泰铂固等一批出口型重大项目纷纷落地。以山立珠宝首饰供应链(济源市)有限公司为代表生产的金属首饰制品连续两年出口总值突破1亿元,蔬菜制种、生物制药、环保塑料制品等新兴产业出口总值大幅提升。

目前,济源备案登记的外贸企业共536家,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外贸依存度达50%,外贸水平竞争力在百强城市中居第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