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发展

据贵州省发改委消息,近年来,黔东南州坚持以“为市场解绊、为主体减负”为目标,聚焦服务流程、惠企政策、新业态发展,致力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发展。

聚焦服务流程,打造高效平台。按照“服务+高效”的原则,全力打造优质高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进场交易项目全流程“网上办、无纸办”,大幅精简服务流程,实现“线下不见面”“线上面对面”开标新模式。同时依托全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深化“互联网+交易服务”模式,积极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并建立“事后核验+引导提醒+扣分晾晒”机制,对项目入场登记和交易文件发布实行事后核验,推动项目入场登记和文件发布办理由以往需要1至2天转变为提交即通过。目前,项目开标时长由2小时缩短至20分钟,日承载公共资源交易量由最高20宗提升到50宗以上。

聚焦惠企政策,持续纾困解难。全面推行电子保函智慧金融服务,实现电子保函“一网通办”,投标人可自主选择电子银行保函、电子保险保单、电子担保保函等形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惠企政策,有效减轻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助力中小微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截至目前,通过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释放资金6.98亿元,服务各类投标企业12728家次。积极拓展推广信用承诺函,为降低投标人参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交易成本,积极鼓励投标人使用信用承诺函代替投标保证金。今年以来,实行投标保证金信用承诺函制的工程建设项目达414宗,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7000余万元。

聚焦新业态发展,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与州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接联系,学习先进经验,结合黔东南实际,创新以“5+N”方式常态化提供目录内交易项目开标评标场地自助办理,以系统场地选定倒计时功能精准实施开标评标服务时段分类管理,开通招标项目及非招标项目专用开标时段等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交易场地利用率,项目交易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极大便利各方主体参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