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着力打造国家数字能源基地

据贵州省政府网站消息,采煤,人坐办公室,“一键启动”远程操控;用电报装,打开手机APP,刷脸可办;供电线路巡检,无人机出动,工人不再翻山越岭……这是贵州能源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一个个生动场景。

近年来,我省能源行业依托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势,抢抓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机遇,加快推进智能煤矿、数字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和部署能源数字化发展,着力打造国家“数字能源基地”。

井上井下“心中有数”

6月2日,走进新田煤矿智慧矿山工作室,机电副矿长于彬正通过大屏幕实时观察井下采煤、掘进、“一通三防”等系统的运转情况。

“综采队比过去减少了55人。”于彬介绍,新田煤矿智能化系统建设实现了生产、调度、机电等主要专业的在线协同工作,矿井的智能化综合管理水平和生产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工作人员朱贞贵面前的显示屏上,是一幅幅实时监控视频画面,他正通过3D场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查看操作区域人员动态,对主煤流、井口、主井皮带头、井下中央泵房、工作面等重点区域人员的操作进行实时监测。

这是新田煤矿“5G+智能AI识别系统”的应用场景。“我们安装了36台智能AI摄像仪,通过AI图像识别分析系统对井下人员进行体态识别,让管理更加透明、安全。”朱贞贵介绍,该矿井地面5G全覆盖,井下也有一条5G专网,实现了全矿井Wifi覆盖,在生产管理上改变了传统人盯人的局面,实现了低延时、高带宽的实时传输,让井上人对井下“心中有数”。

近年来,我省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走出了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建设的新路径。截至2020年底,全省正常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和辅助系统智能化率实现“两个100%”阶段性目标。到今年3月底,全省已累计建成投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60个,累计减少井下岗位人员近万人。目前,全省煤矿智能化辅助系统、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全部接入贵州“能源云”应用平台。此外,贵州省煤矿智能化运维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并在部分重点产煤县(市、区)试点应用,已入驻平台煤矿121处,为我省煤炭工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员工”高效干活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的220千伏太平变电站,员工“小黄”最聪明,最勤劳,也最受大家喜欢。

“站内3800多个巡视点和测温点,‘小黄’定期监测,准确率100%。”太平变电站站长周敬余说。

“小黄”是新一代5G智能机器人,搭载有28个高精度传感器和4组高清摄像头,具备视觉识别、图像算法识别、红外测温等功能,可代替人工完成“自动巡检+智能分析+风险等级+处置方案”一体化作业。

“从接收指令到完成工作,‘小黄’只需要50分钟。”周敬余说,如果是人工,对变电站进行一次巡视需要12小时。此外,“小黄”还能对巡视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自动生成巡视报告,有效解决了变电站分布广、路程远的运维难题。

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贵州建设数字电网助推服务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依托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先行优势,大力推进数字电网建设。目前,全省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已投入使用55台智能机器人,变电设备巡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也让用户办电更加方便快捷。比如,打开“南网在线”APP就能查看自家每天的用电情况,坐在家中“刷脸”就能办理用电;通过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就能实现“电力大数据”共享……截至目前,贵州电网公司推出的“刷脸办电”“一证办电”已办理业务42.9万笔。

向着蓝图加“数”奔跑

贵州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贵州全力推动能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在5月27日召开的2023数博会“第二届数字能源与数字电网暨电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论坛”上,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表示,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对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贵州省能源数字化“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夯实能源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产、管理、决策数字化;要大力构建能源数字化生态,着力打造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数字能源基地。

聚焦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数字化基础等多个领域,《贵州省能源数字化“十四五”规划》部署了涉及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油气智能开发、安全智能电力及新能源开发等33个重点任务。展望2035年,我省将全面实现能源数字化,构建起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能源智能化体系,形成能源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蓝图绘就,加“数”奔跑。当前,贵州能源行业正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更为清洁、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数字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