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省政府网站消息,连日来,在沙县小吃产业园,一袋袋标准化生产的沙县小吃预制菜正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曾经,“千厨千味”制约着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如今,在我市大力培育下,沙县小吃正加速朝着“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迈进,已在全球拥有门店超8.8万家,年营业额近600亿元,成为我市提升县域产业链发展水平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我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全力推动县域产业链升级。
在产业布局优化上,我市精准制定《加快推进三明市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规划了22条产业链的年度目标、重点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方向,从政策层面引导产业从过去的“点状”分散布局向“链状”集群模式转变,全面提升县域产业竞争力。
同时,我市大力实施培优扶强优质企业行动计划,支持42家现有(培育)省级工业龙头企业加快增资扩产、以商招商。一季度,423项增资扩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投资63.91亿元,其中厦工三重新能源装备生产线扩建等56个项目建成投产。
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我市紧抓沪明对口合作、新时代山海协作等重大机遇,聚集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瞄准各产业链全国行业前30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一季度新签约入库项目99个、计划总投资150.46亿元。
在“四链”融合发展方面,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建立“链长+专班”机制,依托“6+1”科技研发平台,不断引入高端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升级。中机院海西分院获评全省首个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落地三明,清流县成功入选全省重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县。
资金和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市设立创业创新、新兴产业等12支县域产业基金,总规模6.56亿元,重点支持科达新能源、博诺安科医药等40余个项目建设;举办氟新材料专家三明行、先进碳材料招商会等活动,围绕创新体系、产业联盟、绿色生产等关键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引进院士团队4个、高层次人才12名,认定中高级职称140名、4人入选省级B类人才。
今年一季度,全市举办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对接活动20场,达成技术、供需、人才等签约合作93项,对接产品采购41.02亿元,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