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壬合肥:开展数字化融资模式实践,为信用赋能融资提供实现路径

1、信息不对称,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所在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早已成为老生常谈,究其根本仍然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在全国超5200万户中小微企业的体量下,大多保有中小微企业的天然属性:处于产业链末端,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息透明度不高。正是这些天然属性造就了小微信贷的特点:单笔金额小、操作成本高、总体收益低且不良率相对较高。

基于此,金融机构利用传统信贷模式和专业手段,难以在维持低成本的同时快速将优质企业甄选出来,引发的审批环节多、贷款要求高、办理效率低等问题频频存在,金融服务未能有效直达中小微企业。

想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就需要解决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让金融机构在提高效率和控制风险之间形成有效平衡。

2、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信用数据开发利用,发挥“信用赋能”最大功效

如何打破信息不对称?最直接的就是加强“信用共享”,让信用信息流动起来,发挥信用赋能融资的最大功效,畅通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2019年,中 共中 央办公厅、国 务 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依托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支撑开展信用信息共享与大数据开发应用,挖掘信用信息价值、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逐步形成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几年过去,随着数字化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纵深发展,数字金融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火热发展,对打破银企业信息不对称、发挥信用赋能融资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前不久,国办印发《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强调加大平台建设统筹力度、优化信息归集共享机制、深化信用数据开发利用等工作事项。加快推进一体化融资平台网络建设,强化国家平台、地方平台、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互联互通和协同联动,实现信用信息高效整合、有序流通和安全共享,从而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

3、开展“数字化融资”模式创新实践,为信用赋能融资提供有效实现路径

地方是中小微企业融资“主战场”。如何响应政策号召,落实上述实施方案,将以信用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开发利用为基础的融资模式和企业实际融资流程相结合,将在平台建设、数据共享、服务创新、风险缓释等方面的理论转为清晰可操作的实践,成为当下最为迫切的融资应用需求。

事实上,此前已有地方政府高瞻远瞩,率先布局,落地数字化融资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便捷融资服务,打造“政、银、企、信”互通共享的融资服务生态,通过平台线上化服务高效、便捷触达本地区中小微企业。以近年来在科技创新生态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合肥为例,在不少政府还在为应用落地而头疼时,合肥已率先引入中壬银兴数字化融资技术和先进算法模型,打造中壬合肥模式:中科星元一站式数字化融资服务平台。

中壬合肥的模式是在不改变原来业务内容的前提下,在其中加入给当地中小微企业的评价标准和独有的专利模型,打通关键部门、关键环节、关键数据,实现信贷流程优化再造。将专利算法模型贯穿授信的每个环节,实现以“融资测评+融资匹配”为核心全流程数字化操作,建立起了高效的业务流、信息流和数据流。平台将企业的科技成果、经营数据等自动加工为信用“资产”,快速出评测结果,快速授信,实现5分钟测评,5秒钟匹配的融资流程。对于融资企业而言,则能够获得一套“精准化、时效快、低成本”的融资体验。既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获客,又让企业“少跑腿”,促进企业融资便利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壬合肥模式下,平台能与金融机构开展联合建模应用,开发信用融资产品,充分利用信用信息优化信贷产品研发、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等。相关数据统计,该平台自今年1月份上线以来,已新增安徽本地注册企业69家(包括搭载PVE系统在内的平台用户为2492家),已帮助2家企业获得授信,累计金额达500万元,除此之外正在对接服务的企业有5家,预计融资金融5000万元。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数字化信息时代,更应积极主动借助数字化力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深化信用数据开发利用,发挥“信用赋能”最大功效,推动数字化融资平台应用落地,推广可复制的先进模式和经验,构筑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良好生态,切实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和获得感,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