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开着小夜灯睡觉 容易引起儿童性早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性早熟的问题一直都是家长们关心的焦点。那么,如何界定儿童性早熟?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性早熟?怎么预防?治疗有什么方式?

如何界定儿童性早熟?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专家副主任医师陈晶表示,性早熟界定的年龄间隔为女孩在7岁半之前出现第二性征,就是乳房的发育,男孩子在9岁之前出现睾丸的增大,或者说女孩子在10岁之前出现月经的早初潮,就可以被认为是性早熟。陈晶说,“正常在青春期前的孩子,一年身高增长的速度大概是5-7公分。如果出现,在这一年里突然长了10公分、12公分这种情况,就要警惕有没有性早熟,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儿童性早熟发病率显著提高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性早熟包括青春期启动的年龄都有明显的提前趋势。中国健康数据有调研显示,中国儿童中枢性的性早熟达到0.43%,女孩的发病率会比男孩高一些,差不多5-10倍。

“我们性早熟的发病率越来越多的,”陈晶介绍,近年来,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男孩性早熟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了,“每到周末,寒暑假的门诊量都是爆满的,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一半以上都是看诊青春期发育、性早熟的人群。”

什么原因导致儿童性早熟?

一、遗传因素。陈晶表示,性早熟的原因很多,有部分是基因的问题,比如在三代之内,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孩子,都有明显的早发育,那么有可能就是遗传的基因,引起了性早熟。

二、饮食因素。陈晶认为,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特别是闽南地区的家长,会给儿童吃营养品、保健品甚至补品,例如蜂皇浆、党参、高丽参、燕窝等。“不建议家长给孩子过多进补,甚至青春期的时候也不需要吃补品,这些补品有时候会造成孩子身体内分泌紊乱,短期内会引起骨龄迅速增长,这也是我们性早熟非常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

三、肥胖因素。肥胖是性早熟非常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陈晶表示,后疫情时代很多小朋友性早熟发病率显著提升的原因就在于“宅在家里”,“天天在家里面,吃得多动得少,没有运动,因此一定要控制儿童的肥胖,减少性早熟的发病率。”

四、环境因素。儿童在内分泌干扰物的暴露下,也会诱发儿童性早熟。“塑料产品、塑料杯,还有玩具,都含有双酚A的微塑料成分,已经有研究表明,这也会导致性早熟。”陈晶特别提醒到,“看手机、看平板,电子屏幕过多的暴露,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发生。”

五、睡眠习惯等因素。

“开着小夜灯睡觉,容易引起性早熟,”陈晶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孩子睡前还在刷手机、刷平板,甚至还会开着小夜灯睡觉等等,这些都会影响睡眠。“建议孩子们一定要早睡早起,睡前尽量有一个固定的睡前习惯,早睡觉对于孩子长高非常重要。作为家长,一定要从饮食、运动、睡眠、电子屏幕的暴露和开小夜灯等生活细节方面做好,这也是避免孩子性早熟的家长能做的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性早熟都有哪些主要危害?

谈到性早熟的主要危害,陈晶表示,性早熟会对成年身高、性心理甚至中老年时期造成影响。在成年身高方面,由于性激素的作用,骨骺会提前闭合,生长期缩短,所以性早熟儿童最终成年后的身高比一般人矮。其次,性早熟会对性心理造成影响,性早熟儿童多数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还处于实际年龄水平,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第三,容易造成成年期后不孕不育概率的增加,同时“两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高激素相关的肿瘤发病率也会增加。

“孩子的身高从来都是一条单行线,错过了就没有机会再回头”,陈晶呼吁,家长们一定要听信专科医生,找专科的医院检查和治疗,不要盲目地错过了孩子最佳的干预期。

性早熟都需要干预治疗?

发现孩子性早熟后,是否都需要干预治疗?陈晶表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一定要定期监测和随访,做好青春期的身高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是否需要进行治疗,陈晶表示,并不是所有中枢性性早熟都要干预,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目前孩子身高的进展速度和骨龄的进展速度,比如说,明显低于遗传靶身高,或者男孩低于1.6米,女孩低于1.5米,这是需要进行干预的指征。

第二,已经对孩子的心理问题造成明显的影响。陈晶说,性早熟对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些在门诊的小女孩,7、8岁乳房已经发育了,背着书包就驼着背,不敢抬头挺胸。经过治疗后,整个人自信了,走起路来大大方方。”鉴于性发育对性心理的巨大影响,这种情况也是需要干预的范围。

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

青春期是一个动态监测的过程。陈晶表示,孩子青春期发育启动的一个征象,就是女孩的乳房是否发育,男孩的睾丸是否增大,建议三个月到半年之间做一次跟踪监测。

针对儿童性早熟治疗,陈晶表示,目前国际上只有一个药物在治疗,就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也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打抑制针,目前分为一个月剂型和三个月剂型。陈晶特别强调,任何药物都有半衰期的,治疗性早熟的药物一旦开始使用就必须坚持,“家长要做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谨遵医嘱,多方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