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省政府网站消息,11月26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山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
“十四五”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以赴抓经济、增团结、护生态、深改革、推振兴、守稳定、强党建,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十四五”前四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总产值1302.9亿元、年均增长16.2%,产业投资提高30个百分点。建成绿色铝产能343万吨,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全省的一半,成为“北铝南移”标志区,预计今年产值增长20%,将突破千亿元大关,铝产业成为全州首个千亿级产业。2024年,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45万亩,种植规模居全国州(市)首位,综合产值达413.2亿元,文山三七荣获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9个国家级荣誉。“1+4+N”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重点农业产业综合产值达1759.4亿元。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三七之乡·康养文山”和“旅居云南·好在文山”旅游旅居品牌,广南六郎城、丘北普者黑入选首批“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2024年旅游接待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541.4亿元,两项数据较2020年分别增长38.3%、47.6%。
民族团结谱写新篇章。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十创”活动,打造“石榴红”系列活动品牌。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先后创建了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7个示范单位,现有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5个模范个人。
生态文明绘就新图景。全州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超99.2%,农村、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率和集中收集率分别提高了45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保持100%,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桃花水母重现普者黑湖。新增绿化面积1506万平方米,建成200公里健康绿道、190个口袋公园、4.6万个美丽庭院和18.4万个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经验获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马关县、西畴县分别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62个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落地文山州,61个案例入选国家级、省级典型案例,45项经验获全国全省推广,县级群团“联盟”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获全国工商联实践创新奖。文山至蒙自铁路开工建设,文山至靖西铁路加快推进,富宁港明年年底将与平陆运河同步建成。今年前三季度,文山州外贸进出口额达29.6亿元,口岸货值超过51亿元,分别增长37.1%、111.8%,天保口岸跃升为全国第三大陆路榴莲进口口岸。
乡村振兴展现新画卷。文山州人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动态清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75元,较2020年增长37.3%。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创办文山职业技术学院,全州8县(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8县(市)人民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群众对创卫工作满意度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文山市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安全稳定得到新巩固。创新建立村组两级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和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两张清单”,实施政策、法律、安全、应急基本常识“一户一明白人”工程,紧盯防命案、防火灾、防溺水等16类高风险隐患,用群众身边的案例、故事分层培训宣教,覆盖全州3万多名乡村组干部和80多万户、350万群众,70%以上的村小组零发案、零上访、零事故。认真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今年成功应对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3轮台风叠加冲击,果断组织转移避险群众11996户33206人次,成功避险避灾106起4106人,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有效降低了经济损失,应急管理部两次通报表扬文山州的12起成功案例。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全州党员、干部中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州广大群众中启动开展“饮水思源、致富思进”宣教活动。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文山行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发布会上,文山州主要负责人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