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陕西省政府网站消息,7.6%!
日前,西安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增速位列全国“万亿元俱乐部”榜首。这一亮眼的数字迅速占据各大媒体“C位”。
一季度,西安实现生产总值2834.11亿元,同比增长7.6%。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季,西安高标准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部署,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态势,展现出十足的发展韧劲。
作为全年经济的风向标,一季度经济形势对社会预期、市场信心乃至全年经济走势至关重要。那么,一季度“黑马”,为啥是西安?
开辟“新赛道”
“三个年”建设正酣
机械臂有序作业,满载零部件的拖车来回穿梭,工人三人一组检查调试……5月9日,位于西安高新区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总装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平均每分钟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鸣笛下线。
声声汽笛,如同城市的心跳。大西安,正在上演无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
如何看待开局成绩?
“进”是质与量高度统一,质的提升离不开量的合理增长。
7.6%的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增速3.1个百分点,领跑优势明显。
“进”的势头不仅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上。
具体来看,第二产业增加值928.04亿元,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高于全国8.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功臣。
近年来,西安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壮大成势。重点打造的六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已建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表现更是亮眼:产量增长62.8%,占全国的13.8%,也就是说,全国每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来自西安。
迈过“千亿级”门槛后,西安又有了更高目标,剑指“万亿级”。
今年以来,西安全面推进“北跨”发展,打造万亿级工业走廊;持续完善产业链,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和万亿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瞄准多个“万亿级”产业新赛道,西安步履坚定、蓄势待发。
这是一个争先进位、争分夺秒的春天。
新春伊始,省委、省政府在西安召开全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动员会,吹响了“起步冲刺、决胜全年”的激昂号角。
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西安凝心聚力推项目、优环境、扩投资,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硬基础、硬保障。
1月17日,西咸新区与隆基绿能年产100吉瓦单晶硅片及50吉瓦单晶电池项目签约仪式在西安举行。452亿元的总投资刷新了2012年以来陕西签约投资体量的新纪录。
重大项目落地开花,经济复苏暖流加速涌动,发展脉动愈发强劲。一季度,西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这池“活水”,才能养出更多好“鱼”。
3月30日,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三一智装产业园首台产品试制下线。从开工建设到试制下线仅用时8个月,此前,这样大体量的项目建成投产需耗时一年以上。
项目提速,折射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一季度,全市新增经营主体11.42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67%。
观形且要观“势”。好的发展势头,离不开顺势而为,更离不开谋势而动、主动作为。政企早餐会,面对面解难题;企业宁静日,让企业有更多时间专注生产;移动服务站,把“坐等审批”变成“上门服务”……3个月的光阴,见证了一幕幕大西安拼与闯的姿态,也为下一季积蓄了勃勃生机和澎湃动能。
攀升“高能级”
科创奏响最强旋律
4月18日,西安“双中心”核心区建设在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启动,总投资39.09亿元的2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签约。
科创平台“核爆”出了“强能量”。
“释能”,离不开科创平台“能级”的不断跃升。
2021年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成为惊醒万物的那声“春雷”。当天,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金菊主持的低温液体膨胀机项目,成为首批现场签约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年来,百亿科创母基金为好项目注入“催化剂”,“三项改革”让“千里马”昂首奋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助“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创新活水,澎湃成潮。不到2年,孙金菊团队研发的产品成功并网发电。
孙金菊的故事,是西安将雄厚的科创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生动写照。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西安的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因诺科技研发的国内首台越野滑雪辅助训练无人机系统在冬奥会上亮相;
诺瓦星云自主研发的超高分辨率服务器、超大规模视频拼接器、超十万张接收卡,为冬奥会开幕式LED显示系统提供了操控精准的控制系统;
西安光机所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摄像机,记录下了航天员“太空漫步”的历史时刻;
……
惊艳的“硬科技”,折射出西安科创气象万千。
看近也要望远。
2022年,西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18%,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881亿元,居全国第三;全球“科技集群”排名跃升至第22位,全球科研城市百强榜排名上升至第29位。
创新拔节生长,硬科技实力“出圈”。西安,正在迸发出“X”种可能。
今年初,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中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无论是平台建设、产业布局、人才引培,还是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生态营造,都将催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让创新成为驱动陕西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从秦创原到“双中心”,西安“科创之城”的城市IP越来越亮。
“唯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表示,西安将努力营造浓厚创新氛围,鼓励科技创新,大力支持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引导更多创投资本投向科创项目、科创企业,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畅通“双循环”
文旅“出圈”开放“聚”变
西安有科创平台,也有文旅“舞台”。
今年以来,西安文旅再次火爆“出圈”,成为顶流“引力场”。
以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为代表的“大唐沉浸游”,带动了文旅消费新热潮。450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让西安一季度旅游收入突破530亿元,同比增长2.5倍。
超高的人气也为消费市场添了一把火,衣、食、住、行、娱全面开花,全市一季度社会消费品总额达1260亿元,同比增长超10%。
“内循环”表现惊艳,“外循环”生机蓬勃。
中欧班列长安号跑出“加速度”。
一季度,长安号开行超过1100列,同比增长40%,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空中“丝绸之路”越织越密。
继1月6日开通阿拉木图直飞航线、2月11日开通比什凯克国际直航之后,5月13日,西安至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国际航线正式开通。5月18日,西安至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国际航班也将起航。届时,西安将成为全国唯一通航全部中亚五国的城市。
连点成线、织线成网。
截至目前,西安累计开通国际航线83条,通达37个国家和地区、76个枢纽城市。以西安为中心,一张畅行欧亚的国际物流网沿着“一带一路”徐徐铺开:
一路西去,康佳的“白色家电”、冠捷的液晶显示面板直奔欧亚腹地;满载东来,哈萨克斯坦的粮油、格鲁吉亚的红酒源源不断地“走”上西安人的餐桌……
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季度,西安进出口总值933.47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增长超四成。
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结构与资源禀赋上的差异互补,亦为西安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引擎。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为代表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成为西安出口新增长点。
门越敞越大,光也越来越亮。
通道平台升级扩能、贸易产业深度融合、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西安不断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开放型经济持续迈上新台阶。
本周,中国—中亚峰会将在西安开幕。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更深的经贸合作、更多的发展契机,也将为西安带来更大、更好的发展机遇。
东风催人进,榴花照眼明。在这个生机勃勃的5月,一切美好都将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