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跨境电商出海记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消息,“我在‘银大门’小程序商城里已经选好了商品,今天来提货。”近日,在银川综合保税区的银大门跨境O2O体验店(简称“银大门”),银川市民任浩告诉记者,以前网购国外商品,往往需要十几天到一两个月,现在在“银大门”可以边逛边买,商品种类比免税店的更齐全,完全可以满足“剁手党”的需求。

十年之前,跨境电商还只是一个概念,谁能想到,如今的“银大门”,已经把世界各地的商品带到宁夏人的家门口。

在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不断优化服务体系、释放政策红利的催化作用下,我区跨境电商新业态新生态不断涌现,市场主体持续增多变强,在做大跨境电商“蛋糕”的同时,跨境电商特色产业集群趋势渐显。

在这条路上,宁夏的各类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有了更多走向国际市场的机会,可加速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雏 形

在10年前,东经106.37°、北纬38.30°只是宁夏地图上的一个坐标,2012年9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应运而生,从此,这里有了新的名字。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见证了银川综保区从建立到成长的全过程。”4月12日,银川河东机场海关关员俞洋,向记者讲述了这片荒土“生金”的故事。

银川综保区成立伊始,除了刚建成的办公大楼,周围空旷荒芜,办公条件十分艰苦。银川海关作为银川综保区的业务监管单位,第一时间派出业务骨干,在这里扎了根。

“夏天没有空调,制服后背满是汗水画下的各种‘地图’。没有食堂,大家每天从附近的镇子里订盒饭吃。”俞洋回忆,冬天没暖气,室内温度最低时-20℃,大家只能靠棉服和热水袋取暖,当时有些同事的手脚甚至生了冻疮。

2014年12月22日,时值冬至,银川综保区跨境电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当天23时,银川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中心内,冰冷的分拣线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一个个包裹,经过扫码、穿过X光机、分拣、查验、放行。银川综保区跨境商务线上业务终于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现场沸腾了!大家都很激动。当时我们的眼睛都湿了。”据工作人员回忆,为了这一刻,所有工作组的关员坚守现场,一起经历了三天三夜的攻坚。饿了,盒饭加泡面,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

“每个人的脸上都难掩疲惫,但我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光。”俞洋说。

2017年5月,位于银川综合保税区口岸作业区内的宁夏国际快件中心启动运营。这是西北地区第二个国际快件中心,结束了宁夏企业及个人国际寄递物品必须绕道其他省市清关出入境的历史。

在此之前,宁夏人购买的国外货物只能通过其他省市清关再发往宁夏,该中心启动运营后,货物可直接在宁夏清关,比过去节约至少3天时间。

起 航

2021年8月,在第五届中阿博览会的跨境电商主题展区,宁夏维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展位吸引了不少海内外顾客的目光,优质活性炭、珍贵羊肚菌等宁夏好物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展台上。

不到30岁的宁夏小伙杨万龙是这家跨境电商企业的负责人。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中阿博览会,希望能把握好机会打开国际市场,把海外的订单拉进来,把家乡的好东西推出去。”5月7日,杨万龙告诉记者。

如今,杨万龙的“卖全球”业务已覆盖摩洛哥、阿联酋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银川网上接单、海外仓库直接发货、客户签收付款……键盘敲击间,杨万龙销售的电子产品、生活用品等千余种产品都将沿着“云丝路”飞往海外。

更多宁夏企业借着跨境电商这一平台的发展东风出海——

在宁夏弘耘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宣传册的显眼位置上,用中英双语写着——“中宁枸杞作为宁夏的道地特产,在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条件下,经过自然界漫长净化,以及劳动人民精心培育下脱颖而出。”该企业销售主管王聪慧说,每次参加国际展会时,她都会带着宣传册,让参展商看到“浑身是宝”的枸杞。

近年来,宁夏充分发挥银川市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商埠重镇的特殊地理位置,中阿博览会永久主办地、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优势,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银川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宁夏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宁夏造”产品品牌竞争力,充分挖掘枸杞、葡萄酒、绿色食品、羊绒纺织等出口产品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选外向度高、出口潜力大的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产业集群,提高“宁夏造”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据统计,截至2021年,银川市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已达155家,年度新增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17家,跨境电商企业海外商标注册27个,主要涉及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一大批企业的运营为宁夏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 海

近两年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冲击,中国跨境电商创新外贸模式,实现稳中提质逆势增长,宁夏也不例外。

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全国大多数综合保税区业务量大幅下滑。宁夏及时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创新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支持银川综保区顺利渡过难关。

2020年11月12日,银川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运营,吸引全国跨境电商、一般贸易等货源向宁夏集聚,不仅推动银川成为全国跨境电商出口基地、区域性金融结算中心、大数据中心,也带动了宁夏土豆、红酒、药材等特色产品的加工与出口。

“产业园对形成面向欧亚的国际交易批发中心,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国际引领性的中国(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有重要意义。”银川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银川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发展正是宁夏跨境电商逆势而上的缩影。

面对疫情,企业怎么走出去?宁夏弘耘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在外需消费能力下降的市场中焕发生机。

为了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该企业通过多年的努力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HACCP、BRC等一系列认证。“疫情之下,虽得到认证,枸杞和枸杞制品出口减少。”怎么办?顺势而变、转产市场。该企业在产品“走不出去”的情况下,转产适宜存放、市场紧俏的枸杞粉、枸杞原浆、枸杞全浆。同时,企业将宁夏黄花菜、玫瑰花、金银花等特色农产品也带到国际市场去。

“在销售过程中我发现,反向做订单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机遇。”王聪慧说,在一次与泰国客户交流中,客户主动询问能否帮忙寻找大枣、葡萄干等产品。“此后,我们也开始销售红枣、胎菊、板栗丁等商品,把路走得更宽了。”通过产业链跨界延伸,该企业巧妙地避开了同质化竞争,激活了新的电商潜力。去年,企业出口金额逾1900万元。

2021年以来,我区高水平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落地“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多种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实现出口退税申报身份验证“一卡通”、海关原产地证书“秒过秒签”,有效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为宁夏企业“走出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去年,我们公司在第五届中阿博览会现场设立了线下体验店,依托创新的‘网购保税+即时配送’新零售模式,博览会期间最高日销售额突破了8万元。”4月7日,宁夏一家外贸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多种通关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借助“跨境电商”的东风,企业进一步拓宽了业务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3月底,据银川跨境电商领导小组统计,2021年中国(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22.3亿元,占银川市进出口总额的16.8%,在商务部近日出炉的“2021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评估”中位列第二档,成绩较好。

据统计,2022年一季度,宁夏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53.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2.8%,比上年同期加快5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1.8亿元,增长84.6%;进口11.7亿元,增长14.7%。货物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30.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同比增长6.2%,实际利用外资1310万美元,增长37.3%。

这份逆势增长的外贸“成绩单”来之不易!

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商业务,需要培育和探索,也需要用智慧、便捷、高效的钥匙打开机会大门——用好政策红利,科学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

银川海关相关负责人建议,我区外贸企业应抢抓机遇优化调整产业链和供应链,并根据关税递减幅度、内需潜力和国际市场反应逐步延伸“触角”,培育企业的新优势,实现内陆跨境电商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