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林省政府网站消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特产。地处世界黑土带核心区、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的吉林,不仅是粮食与畜牧的丰饶之地,更是特色农产品的宝库。
东部山区林特山珍隐匿其中,中部平原五谷丰登尽显丰饶,西部草原渔牧产业兴旺发达,孕育出了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食用菌、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七大“吉字号”农产品品牌。
得天时,占地利。吉林人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农业产业由粗到精、由短到长、由单一到复合,让更多的吉林优质农产品进家庭厨房,上百姓餐桌,装群众口袋,在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同时,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吉林市卓远植物工厂,全封闭温室空间内,满满的田园春色,一排排无土栽培槽取代传统菜畦,一串串红番茄、水果辣椒红绿相间,挂满藤架;生菜、小白菜等蔬菜置身于6层栽培架上,头照LED灯,根扎营养液,通过光合作用奋力生长。
“这里没有土壤,没有阳光,植物生长由智能设备全程监控,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由电脑程序自动调节,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最佳环境。”谈起优势,工作人员陈凤东自豪地说,“果蔬生长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完全无污染无公害,顾客可以放心食用,年产樱桃、番茄、黄瓜、甜椒等果蔬60万公斤。相比普通种植,果蔬提前一个月进入市场,效益是普通日光温室的5倍。”
这个占地3.2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化、高科技果蔬“梦工厂”,如今已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科技集成最高、设施建设水平最完善的果蔬生产园区。
“现在的农业科技真是太厉害了,无土栽培的果蔬比在田里长得还好。”正在使用自动采收车采摘黄瓜的张大娘对记者感慨道,不用天天爬上爬下浇水摘果了,工作更轻松,省时又省力。
你以为卓远农业的“黑科技”只有这些吗?种植区的隔壁还有养殖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下地热资源,这里建起了一座工厂化水产养殖区。通过引入循环温泉水进行养殖,不仅成功培育了“3只虾”(小龙虾、青虾、南美对虾),还养殖着鲈鱼、鲟鱼、鳕鱼这“3条鱼”。
科技赋能,让农产品从“粗放式种植管理”到“精细化数字培育”,吉林实施了“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着力发展蔬菜产业,丰富百姓餐桌,全省建设棚室面积80万亩左右,拥有省级“菜篮子”应急保障基地近200家,大棚果蔬年产量可达1800万吨左右。
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人参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60%、世界总产量的40%,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场关于“百草之王”的进阶之路正在酣畅书写。总顾问王晓航手抚精美的“长白山人参”礼盒,目光投向繁忙车间——身着工装的村民指尖翻飞,一根根人参被精准分装;隔壁直播间内,“线上人参节”如火如荼,订单不断。
“从1.0时期的人参切片、打粉到2.0时期的人参产品深加工,全须参、人参酒、人参蜜片、红参烟酰胺蓝莓汁饮品、红参金箔香皂……我们开发了近350款产品,年加工鲜参约1000吨。”王晓航说。
作为省政府授权的“长白山人参”独家品牌运营商,公司不仅搭建起覆盖50余个电商平台的全网域营销网络,更以“联农带农”机制惠及1350余农户。2023年支付村民劳务费用近200万元,一根参,实实在在成了致富“金钥匙”。
组建工作专班,完善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推行一参一码,实施科技攻关,引入龙头企业,突出品牌引领……作为吉林最具优势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富民产业,吉林举全省之力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千亩林下参,十万百草王。”目前,吉林拥有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五大系列3000多种产品,已是“参”情款款、“参”机盎然。抚松万良、通化快大、集安清河、延吉鹏程四大人参交易市场,鲜参年交易量占全国80%以上。今年,吉林人参全产业链产值目标锁定1000亿元。
不只是人参,在山林间另一类备受青睐的菌菇——木耳,也因科技的助力迎来了蜕变。
在汪清县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菌包生产线上,智能拌料系统精准配比,无人叉车穿梭运送菌筐,接菌机械臂灵活舞动,科技彻底重塑了木耳生产。
“日产15万袋菌棒,全程无菌自动化,专利技术30多项!”公司副总经理孙森指着一尘不染的车间说。
数字化不仅革新生产,更重塑标准。桃源小木耳基地通过反复试验锁定黄金参数:配料比例、温湿阈值、菌袋规格等数据汇成“数字宝典”,支撑起标准化体系。
当“盒马村”订单农业模式落地汪清,小木耳真正踏上品牌通途。“五统一”管理将盒马标准注入产业链,木耳质量抽检合格率连续100%。自主研发的“脆脆”“糯糯”系列征服海底捞等高端渠道,更借力菜鸟智能仓储实现全链路数字化——2024年其智能调度排产案例入选国家“数字三品”典范,成为质量信任的最佳背书。
从“小特色”到“大产业”,近年来,吉林以食用菌产业为抓手,黑木耳、灵芝、桑黄等特色食用菌产业齐头并进,形成了国家级吉林长白山黑木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桑黄栽培量居全国第一位,黑木耳栽培规模、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树品牌、兴业态、提效益,聚焦做好人参、梅花鹿、食(药)用菌、林蛙、蓝莓、松子等“土特产”文章,今年,我省启动了乡村富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创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
从黑土沃野到科技棚室,从人参飘香到木耳成链,吉林特色农产品正以科技为翼、品牌为帆,从“土宝贝”变身“金名片”,让“吉字号”名片愈发闪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持续书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篇章,让吉林味道飘香更远,让黑土地的馈赠惠及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