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林省政府网站消息,今年以来,龙井市立足边境乡村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农业提质、特色培育三大方向,通过提速项目建设、深耕农业产业、做强特色产业等举措,持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边境乡村焕发新活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近日,龙井市三合镇三合村的三合口岸古树驿站自5月30日正式营业以来,已成为G331边境自驾游新晋打卡点。走进驿站,浓浓的咖啡香气瞬间将人包裹。店内随处可见朝鲜族文化与咖啡文化的融合,驿站向旅客提供米酒咖啡、松茸咖啡等特色产品。
据了解,三合口岸古树驿站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总占地面积达6009平方米,项目建有室外的树下咖啡、屋顶咖啡、围桌咖啡和室内的文创产品展区。项目负责人郭宇杰说:“项目巧妙串联国门、望江阁、太空舱民宿等旅游点位,形成完整的边境旅游线路闭环,为G331自驾游游客提供休憩、打卡、文化体验等服务,实现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统一。”
游客于先生说道:“我们今天沿着G331国道自驾来到三合口岸古树驿站,这里能品尝到美味的咖啡,欣赏到美丽的边境风光,还能听到很多人文故事,收获很多。”
今年以来,龙井市以3个边境乡(镇)为核心,实施民俗旅游、服装纺织、黄牛养殖、食品加工等产业项目42个。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21个,在建项目21个。全市12个边境村现有文旅类产业项目20个,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800余元。
农业是乡村经济的“压舱石”。龙井市优选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29个,主推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水稻侧深施肥等16项技术,良种覆盖率保持100%。为保障农业生产,全市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组建专业防控队伍20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1.2万亩,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同时,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指导20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实行标准化种植、养殖,积极开展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认证,目前,已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个。
数字技术为农业发展插上“翅膀”。龙井市组织11个村申报“吉农云”数字村建设,推动农业生产、销售、管理数字化转型。在大田人参和林下参种植上,全市计划年度分别种植大田人参31.43公顷、林下参453公顷,目前,已完成栽种任务的60%,预计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龙井市争取衔接资金1.09亿元,实施项目26个,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9个、基础设施类项目9个、其他类项目8个,目前已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200万元。该市组织天鹭食品有限公司、鹅如君禽业有限公司申报省、州级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带动2000余户农户参与原料种植、养殖,户均年增收1.2万元。截至目前,龙井市已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