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 “菌” 绘新篇推动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吉林省政府网站消息,今年以来,汪清县立足黑木耳产业资源优势,以政策为引领、技术为支撑、融合为路径,全方位推动黑木耳产业提质增效,绘就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政策引领,筑牢产业升级根基。锚定全链条升级方向,组织农业、发改、财政等多部门联合调研,结合产业实际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全县黑木耳产业提质增效两年行动方案 (2024-2025)》,明确通过两年时间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承载、品牌影响力、废弃资源治理 “五个维度” 实现全面跃升的具体目标。方案中细化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配套措施,着力构建技术装备先进、资源要素集聚、经营规模适度、农民稳定增收、生态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技术赋能,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按照 “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户运营” 模式,在重点乡镇新建黑木耳吊袋大棚 160 座,配套安装自动喷水、温湿度监控等智能化设备,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新增种植规模 320 万袋。通过推广吊袋栽培技术替代传统地栽模式,减少土地占用并提高单位产量。截至目前,全县黑木耳吊袋棚室总量突破 300 座,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与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融合驱动,拓展产业增值空间。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持续深化与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推进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校地共建实训基地。今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组织专家团队实地指导,创新推广优质高产黑木耳、玉木耳、桃红木耳 “三耳” 组合生产新模式,推广规模超 300 万袋;在不同乡镇建成高产食用菌品种及绿色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 3 个,通过 “基地示范 + 农户跟进” 模式带动技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