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省工信厅消息,前三季度,株洲市进出口总值18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9%,增速排名全省第3。其中实现出口137.7亿元,增长39.7%,出口增速居全省第2位。
随着全球经济企稳,外需回暖,株洲外贸呈现量增质优特点,为全年质升量稳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出口方面,新质生产力为株洲制造不断增添动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分别出口96亿元、22.9亿元,分别增长47.1%、205.5%,保持着强劲增长。
从具体商品来看,本土特色产品出口优势明显,在全省同类出口产品中占据绝对权重。如,航空航天装备出口3.5亿元,增长12.9%,在全省占比94.3%。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出口14.6亿元,增长969.9%。传统优势日用陶瓷产业出口20.6亿元,增长19.4%。轨道交通装备出口6.9亿元,增长9.1%。烟花爆竹由降转增,出口2.5亿元,增长0.3%。
前三季度,株洲“土特产”出海成绩也可圈可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关丝瓜首次出口德国,烘焙咖啡豆首次出口中亚,冻干水果出口971.2万元,增长143.1%。
我市进口则以大宗矿产品为主。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利好驱动了地方制造业加速设备升级。前三季度,锌矿砂及其精矿进口8.7亿元,增长10.2%。此外,株洲海关支持企业抢抓增量政策红利,通过应用鼓励项目、科技创新等类型减免税政策为株洲先进硬质材料产业进口加工设备减免税款600余万元,同比增长200%。
我市还深化通道平台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作为湖南省统筹规范建设的五大国际物流通道之一,“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是湖南省向南出海、运量最大、耗时最短的对外开放出海大通道。株洲海关推动“湘粤非”主场站建设,积极开展跨关区合作,实现出口货物在内陆海关监管场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内陆港—海港”通关互认。
前三季度“湘粤非”株洲主集结中心发运402列车、32952标箱。结合“智慧口岸”建设,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展仓储、物流、卡口等系列智能化改造,新增4家本土大型制造企业设立保税仓储物流基地,首次成功开展硬质合金区内交易。前三季度,该开放平台进出口货值8.1亿元,全国排名31位,较2023年跃升6位。
从贸易“朋友圈”来看,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不断走深,轨交装备、高端数控刀具、特高压电瓷、新能源车用功率半导体等“株洲智造”持续热销,株洲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3.4亿元,增长24.5%,占株洲市进出口总值的40.7%。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他成员国进出口40.9亿元,增长80.1%,占比22.7%;对欧盟进出口40.6亿元,增长17.8%,占比22.5%;对东盟进出口21亿元,增长163.2%,占比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