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化病爆发引发今年海南槟榔产量锐减,产业链承压

8月初本应是海南槟榔原果收获、采摘的最佳季节。然而,放眼万宁、琼海、陵水等地,昔日丰收的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片槟榔林叶片枯黄,树冠萎缩,甚至树干变黑碎裂。海南的万千农户们知道,最令他们头疼的黄化病又来了。

槟榔遭黄化病侵袭,产量遇冷

病害与虫害是所有海南槟榔种植户都需要过的坎儿,这其中,黄化病绝对算得上最难迈过的那一个。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槟榔生长,且具有毁灭性的传染病,传播形式多样。根据相关资料,黄化病发病初期主要引起槟榔树冠中下层叶片黄化,通常从叶尖开始变黄,黄化和绿色组织分界明显,后期黄化症状扩展到幼叶和上层叶片,发病严重时新叶无法正常展开,树冠冠幅明显减小,萎缩成束顶状,丧失结果能力,最后整个树冠黄化甚至枯顶死亡。目前,黄化病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

图1:海南所产正常槟榔原果

在海南,黄化病并非是近期才突然出现的威胁,事实上自从上世纪 80 年代在海南屯昌县首次发现起,40余年黄化病已蔓延至陵水、万宁、三亚、保亭、琼海等多个槟榔的主要种植区,其中以陵水、万宁等地尤为严重。由于黄化病不能根治,染病较重的果树只能连根砍掉,进行土壤处理后重新种植,这也极大影响了这些地区每年槟榔产量的变化。

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的黄化病来势汹汹,海南省内六成槟榔林已受到感染,部分地区感染率甚至高达80%。虽然目前尚无官方数据公布今年槟榔的具体减产规模,但多位种植户表示,由于大量槟榔树枯死,今年槟榔产量或将出现明显下滑,这势必也将影响到槟榔鲜果的收购价格。

海南种,湖南销:产业链牵一发动全身

海南与槟榔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最早的槟榔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自宋至清前期,海南甚至三分之一赋税都出自槟榔贸易。时至今日,海南都是我国槟榔种植的主要产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5%,槟榔种植也是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图2: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卷烟及槟榔市场蓝皮书》

然而,尽管海南是槟榔的原材料主要产地,但槟榔行业的精深加工企业和主要消费市场都在湖南。海南种植湖南销售,已经成为槟榔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在2024年7月发布的《中国卷烟及槟榔市场蓝皮书》,从产业产值分布情况来看,海南所负责的原材料供应版块占到总产值的35.4%,约三成左右,湖南则依靠深加工和品牌化的市场营销获得了七成左右产值。多年来形成的默契产业链条,造就了海南和湖南上下游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关系。

供需失衡,今年价格上涨或难避免

作为经济作物的一种,供需才是槟榔产业的驱动力。即使是对于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湖南槟榔企业来说,也逃脱不掉这个市场规律。在黄化病肆虐海南的当下,槟榔原果产量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供需失衡导致槟榔原果价格持续走高,而迫于成本压力,各大槟榔企业或许也将上调自家产品售价。

另一方面,作为万宁、琼海等多个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当地的槟榔原果同样离不开湖南大型槟榔企业的规模化收购。今年黄化病席卷海南后,张新发等一些头部槟榔企业,已经第一时间派出团队前往海南,收购早期优质原果,优先确保未感染黄化病的槟榔果不受到影响,帮助果农共渡难关,同时提前做好原料储备,并积极调整生产计划,以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槟榔是海南极具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热带经济作物,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曾提出,进一步做好“六棵树”文章,使之成为海南百姓的“摇钱树”。但在政策法规的外因和黄化病等重大病害的内因双重因素影响下,海南的槟榔产业已行至“十字路口”。未来,槟榔产业仍需要政府牵头规范发展,明确属性定位,同时推广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才能让这个昔日“黄金果”重新散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