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省政府网站消息,春耕正当时。
桃源县丰华水稻种植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科技助力春耕,高质、高效;
澧县澧南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
西湖管理区智慧芦笋产业园,浇水、施肥、喷药,一键完成,科技范儿十足……
作为农业大市,常德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实现粮食稳产丰收、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阔步走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十九连丰,粮食稳产铸就农业强市基石
4月21日,安乡县黄山头镇马坡湖村双季稻生产示范片机械轰鸣,插秧机来回穿梭,水田披上“绿装”。村党总支部书记潘平介绍,今年,该村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面积相比去年增加30%,达到6800亩。
今年春耕以来,常德市细化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全面做好春耕生产各项保障工作,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目前,该市已将粮食播种面积882.4万亩、产量373.5万吨的目标任务下达到各县(市、区),分解压实到乡村、大户。
“以前种田是牛耕人插,现在全程机械化。”汉寿县岩汪湖镇向东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黄小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从传统农业到机械化生产,黄小平越干越有劲。近年来,他筹资近1000万元购置各类农机,为14万亩农田提供耕种、植保、收割等生产服务。
迎战春耕,常德农机部门补齐机插、机抛等短板,推进“为机育秧”,全市集中育秧204万亩,确保机插、机播43万亩以上。培训农机手1.2万人次,检修农机具2.4万余台(套)。
“以前是连绵的丘岗、狭窄的梯田,干活全靠人工;现在,小田整合成大田,机耕道扩宽了,水渠也建好了,机械化种田省事。”澧南镇高堰村村民张叶翠说。澧县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79.7万亩。澧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李菊文介绍,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稳增长。
“常德9个县(市、区)中,有8个国家商品粮基地县、7个国家粮食大县,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19年居湖南省第一。”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颖群介绍,该市加强耕地抛荒整治,依法推进耕地流转,促进耕地复耕复种,发展粮食生产。近3年来,常德完成耕地抛荒治理、复耕5.8万余亩。今年,常德计划落实早稻种植面积270万亩,创建县级以上粮食生产示范片50个,示范面积110.2万亩。
沃野筑梦,高质高效引领农业转型发展
津市白衣镇藠果种植大户刘海兵,趁着大好天气在基地追肥。他告诉记者,今年阳光、雨水充沛,藠果每亩可增产500公斤以上。今年基地将使用机械采收藠果,减少人工成本,预计亩产收益8000元以上。
今年,白衣镇藠果种植面积近2万亩。为拓宽产业链,白衣镇与湖南农大合作,开展藠果休闲食品研究,引进龙头企业,形成产果、加工、出口的完备产业链。近年来,该镇连续举办藠果文化节,打造藠果交易平台,建设藠果文化展示馆,推出藠果文创产品。去年,白衣镇藠果产业突破8亿元。
常德市着力建设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链升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标杆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形成梯次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杨宇介绍,目前,该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166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6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102家、市级龙头企业279家。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055亿元。
在常德市,龙头引领、做优做强的不只是产业,还有品牌。
汉寿县岩汪湖镇禾甲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徐元介绍,合作社基地达6700亩,“禾甲”甲鱼远销北上广,去年产值2.1亿元。
“常德连续6年评选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3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逾450亿元。”杨宇介绍,常德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以常德香米、常德米粉、常德茶油、常德红茶、常德甲鱼等区域公用品牌为基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70个,创建“两品一标”农产品435个。
城乡联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小桥流水鸡鸭鸣,青瓦白墙瓜果香。鼎城区草坪镇放羊坪村,休闲广场绿植环绕,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民在广场休闲娱乐。走进武陵区丹洲乡,如画风景扑面而来。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洁、错落有致;院前屋后,花开似锦。
“我们坚持城乡联动、一体发展,同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常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协调服务中心主任李丽华介绍,近年来,常德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工程来抓,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去年以来,常德市围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集镇综合秩序整治等,坚持典型示范、加强日常管理、完善考评体系,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不断提升乡村整体风貌。
4月的西洞庭湖,碧水清澜倒映着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船行湖面,暖风吹拂,大湖的柔美尽显眼前。刘克欢带领20多位志愿者在湖边清理垃圾。他说,退捕禁捕后,汉寿县坡头镇、岩汪湖镇渔民上岸,转产就业,曾经的渔村变身美丽乡村。生活越来越好,上岸渔民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定期参加巡湖、清理垃圾等志愿活动。
从西洞庭湖到桃花源旅游风景区,沅澧大地处处皆风景。
桃花源旅游风景区桃花源镇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该镇通过本土居民创业、龙头企业用工、本地合作社入股等模式,发展文化旅游及其相关产业,近2万人吃上“旅游饭”。
桃花源镇汤家山村抓住全省农宅改革试点契机,成立归园居农宅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户农房及宅基地使用权,打造特色民宿产业集群,常年游客如织,该村荣膺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成为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推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李丽华介绍,目前,常德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5个,授牌市级美丽乡村193个,创建县级美丽乡村476个;建成桃花源农旅结合型、柳叶湖太阳谷城郊集约型、石门秀坪幸福屋场型、鼎城草坪文化传承型、临澧修梅红色旅游型美丽乡村示范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