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娄星产业开发区“非凡十年”

据湖南省工信厅消息,星辰大海,征途万里。

十年,在时代发展中仅仅一瞬,但于娄星产业开发区而言:

是锐意进取、实干创业的十年;

是砥砺奋进、披荆斩棘的十年;

是跨越发展、硕果累累的十年。

于荒山上拓土建园、从零起步发展产业,虽偏居内陆,却敢闯敢干,白手起家、勇毅奋进,不断创造建设传奇,谱写跨越发展精彩篇章。——娄星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就是产业升级提质的生动实践。

回望来时路,一块块荣誉牌匾十分耀眼:湖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湖南省第三批服务业示范集聚区、湖南省第一批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园区、湖南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第一批)、2020年度湖南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核心承载园区……

十年披荆斩棘,曾经的4.46平方公里荒草丛生山野,如今一个宜居、宜业、宜创的产业新城雏形呈现!

这十年,宏伟蓝图在时代发展中精准擘画

位于古溪街南侧的格瑞斯门业(上海)产业园内,偌大的车间由一个个自动化加工单元组成,在智能钣金中心,来自德国的KUKA机械臂正将一块块经过激光切割的钢板送入折弯剪板机床,数秒后,一块金属门板已经初具雏形。

“目前80%的产线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现在生产的模块门都是美标产品,产品全部出口美国。”格瑞斯门业总经理王和勇介绍。

2012年11月,娄星产业开发区(原娄星工业集中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来,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以省级园区“专而精”为导向,立足自身优势,聚焦“钢”字做文章,始终紧扣涟钢,坚持“主攻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全产业链招商思路,撬动产业加速集聚,吸引一批批优质项目加速“进场”。

园区先后引进培育了宏旺新材料、利钢金属制品、格瑞斯门业、海特科技、格仑新材、富佳钢瓶等钢铁新材企业;森泰再生资源、高安环保、碧云环保等循环经济企业;大友恒实业、科铭电子、艾信智能、三赢科技等电子信息企业。目前,娄星产业开发区共有规上企业6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已成为娄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的重要承载平台。

2021年9月,签约引进的首个中国500强企业,宏旺控股集团年产96万吨高牌号硅钢项目,填补了园区“领头羊”企业的空缺。

围绕“材料谷”建设,前瞻布局、科学谋划、持续发力,这是园区包括钢铁新材在内所有重点产业的发展“秘诀”。多年来,园区人坚定艰苦创业的决心和恒心,锚定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悉心培育出钢铁新材、资源循环利用、电子信息产业“一主一特一新”的产业体系,把发展园区的着力点始终放在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上,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链的韧性与强度,锤炼“硬核”实力,宏伟蓝图在时代发展中精准擘画。

十年间,园区路网建设完成阶段性目标,初步形成“五纵五横”路网结构。

十年间,园区水电气配套同步到位。新建供水、供电、供气和通讯管道管线达85千米,逐步完成了对100余千米的老旧供电线路专项改造,并建成专项供配电干线20千米,有力保证了企业用电生产需求。

十年间,园区环保设施日趋完善。相继建成1个污水处理厂、2座提升泵站和29.6千米配套污水管网。现阶段污水管网建设已能全面满足当前企业排放需求,实现园区污水的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提高了园区的承载力。在园区人看来,今天收获的产业红利,不仅得益于精准的园区定位,也是多年辛勤耕耘的水到渠成。

这十年,产业转型在攻坚克难中铿锵前行

近年来,娄星产业开发区主动对标“五好”园区创建,聚力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突出“园区发展”主题,进一步延伸以钢铁新材、节能环保为主导的产业链条,打造先进制造业集中示范区,让园区在新的赛道上直线领跑、弯道超车,点燃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心骨、压舱石。建设“五好”园区,产业是关键。

十年来,作为娄底城区老工业区所在地,娄星产业开发区以产业为基,以项目为王,通过“腾笼换鸟”,推动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主特产业集群,推动园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全面增强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发展力。

除了行业龙头企业的引进落户、“专精特新”领军企业的培育孵化外,娄星产业开发区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先后推动硅钢产业园、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等快速集聚,通过一系列“物理组合”催生了高质量发展的“化学反应”,智造引擎蓄势腾飞。

从空中俯瞰,湖南宏旺全长660米的灯塔工厂犹如一艘巨型“航空母舰”。目前,该公司年产96万吨高牌号硅钢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正在进行调试,即将进入试产。该项目总投资21.28亿元,占地289亩,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11.8万平方米。项目建设达产后,智慧自动化生产线高达90%,年产值和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300余个。

一枝独秀不是春。今年6月,中国(中部)娄底电机电器智能制造产业园年产2.4亿台家电电机项目顺利签约,即将落户娄星产业开发区。这两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揭示着娄星产业开发区特色硅钢产业日渐成熟,也是提升园区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的又一“利器”。

娄涟公路旁,一排半封闭式的厂房内,机器声隆隆作响。随着机器作业,一堆堆从全国各地运输而来的废钢,经过分拣、破碎、压制加工,这些废钢“变废为宝”,成为涟钢的原材料,再次投入生产。根据计划,园区还将继续推动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娄底特色“废钢超市”,全面建设钢铁循环经济产业园。

当许多园区还在为招商引资、寻找企业而发愁时,娄星产业开发区百亿电子信息产业园已进入“哄抢绣球”“排队进场”的招商选资时代。作为园区产业转型的后起之秀,该产业园利用收购原彩色水泥厂地块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已初步形成集智能显示、智慧教育、手机配套、智能安防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目前,已建成标准厂房企业已100%入驻,二期一批优质企业正在排队等待入园,产业的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10年辛勤耕耘,今朝硕果累累。娄星产业开发区经济运行总体呈现跨越式增长。2021年园区全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05.21亿元,比2013年的30亿元增长了10倍,年均增长33%;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财税收入年均增长46%。

这十年,发展环境在持续攻坚中不断优化

走进海特科技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抓紧赶制订单,来自涟钢的高强钢板经过纵剪、开平、焊接等系列加工,成为一根根高耐磨输送双层淬硬管,这批冒着“热气”的产品,一下线即运往全国各地。

“自落地以来,项目需要什么服务,园区就提供什么服务。”公司董事长罗玉良介绍,园区主动对接协调,提供帮代办、专人辅导办等审批服务,协助水电开户与消防验收,并落实一系列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进项目快速发展。

以服务为初心,将企业放在心上。娄星产业开发区对标“五好”园区建设要求,深入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妈妈式”服务理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放在护航企业发展的首位,将服务做到极致,迎来入园企业的如潮好评。

“时间就是利润,时间就是生命。”湖南利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巨发感慨地说:“‘娄星速度’让我们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当别人还在建厂,我们的产品早已覆盖整个南方地区,这就是差别!”

项目“引得进”又“留得住”,得益于服务效率上与时间“赛跑”,在服务质量上向沿海地区看齐。弘扬“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敢于攻坚、善于克难,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娄星工作精神。园区采取“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包抓模式,从选项目供地,到税收贡献回购、搬迁补贴等,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需求,确保项目快速落地。

加速发展,更要注重“质”“量”齐升。

白天车水马龙,夜里灯光璀璨,园区人在乐业的同时更能安居……这是钢城新苑许多居民最强烈的感受。

近年来,园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忘肩上的社会责任。紧紧围绕打造“产业新城”这一目标,全力构建以“产业为保障”“城市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实现以产业驱动园区发展和完善配套服务。

为改善人居环境,解决涟钢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居民搬迁和异地安置问题,园区在核心区规划用地150余亩,高标准建设商住小区27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已建成7栋615套住房已全部投入使用;二期规划建设住房1360套已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实施,是园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园区坚持“治理、建设、发展”三措并举,争取资金支持、规划项目开发、落实群众期盼,通过壮大发展来解决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不仅为园区发展整合了土地资源,更解决了周边群众生活居住问题,实现了涟钢周边社会大局保持持续稳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同时,为各类人才在娄星创新创业提供优良环境,努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园区制定了“近远期结合,分期分批建设”的人才公寓基本建设思路,规划了544套人才公寓,计划用三年时间满足企业员工基本居住要求。目前已完成该项目选址和平面规划,户型配比和建筑型式也已确定,正在进行项目方案设计,拟在2023年初开工建设。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

这十年,迈过艰难险阻、跨越险滩激流;

这十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凝聚共同奋斗的力量;

这十年,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巨大飞跃。

感恩奋进,精彩蝶变。在新的征程中,“娄星号”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保持“乘风破浪”的姿态,拿出“中流击水”的劲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团结奋斗、扬帆起航,驶入更加开阔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