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记者从衡阳市科技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校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4.86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30%;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达28.46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33%。
搭建创新平台。积极筹建中科院地理所衡阳综合试验站;支持上海交大5G新材料研究中心、湖南农大乡村数字研究院、上海应用大学萱草研究院、衡阳智慧水务研究中心等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国五矿、特变电工等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打造“六链”深度融合的典范;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支持水口山经开区等创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支持输变电产业等创建国、省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高新区科创中心创建国家级孵化器、丰家洲文创园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支持白沙绿岛产业园、衡南工业园、衡东经开区、水口山经开区、衡山科学城等创建省级高新区。
培育创新主体。高位推进培育工作,建立高企后备库,目前已入库企业341家。其中,有249家将于今年申报,余下92家提前作好专利、财务等申报准备工作;培育高企和科企。今年全市204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70%。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登记入库340家。
加大科技投入。组织申报省级研发奖补,引导262家企业建立了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并备案;拟申报奖补资金企业125家,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61%、37%;技术交易持续活跃,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6.18亿,同比增长61.36%。
加强科技攻关。组织申报国省科技项目,向省科技厅推荐重点研发项目19个,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技术引领计划项目20个,省创新平台与人才项目20个,“揭榜挂帅”项目17个;大合新材料的“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入选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积极调度“三高四新战略产业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我市正在实施的项目共9个,年度计划投资6.73亿元,年度计划研发经费投资0.95亿元。截至5月底,分别完成3.5亿元、0.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2%、53%。累计产出成果和专利230项,新增就业305人;组织申报省级科技奖项26个,其中南华大学共申报奖项11个、衡阳师院共申报奖项3个。
营造创新氛围。迄今已举办 “船山论坛” 50期,共有130余家企业登台路演, 240余位国内顶尖投资人、知名专家来衡指导;举办科技活动周,以“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主题,回顾衡阳科技发展的艰辛历程,进一步坚定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举办2021年衡阳市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报名参赛企业208家,100家企业通过审核参加初赛,较去年增长15%,位列全省第3;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园区65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后备高新企业的负责人宣讲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