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探析
3月24日,科技部正式批复长沙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湖南又增添一国家级平台。
长沙凭什么拿到这块牌子?未来将如何推进试验区建设?3月25日,记者走进长沙人工智能的主场湖南湘江新区一探究竟。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祥地之一,长沙有足够的底气
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是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辐射能力,助推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升级取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智能制造迈出新步伐,形成一批千亿级智慧产业集聚。”长沙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塨介绍,从当前的布局趋势看,人工智能技术壁垒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各大经济体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均处于投入探索阶段,人工智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长沙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有其独特优势。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祥地之一,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长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成立;1982年,中国第一本人工智能科技刊物《人工智能学报》在长沙创刊;1987年,中国首部人工智能专著《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由中南大学编著出版;2011年,由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等联合开发的中国第一台自主驾驶车辆,首次成功完成了正常交通状况下从长沙至武汉的长距离高速公路无人驾驶试验。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长沙更有足够的实力底气。
长沙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院士10余名,科研人员2万余名;产业基础较好,现有核心和相关企业2400余家,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达450亿元;基础设施健全,从算力支持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湘江鲲鹏到数据资源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园,从5G的快速覆盖到物联网产业逼近千亿元,从工业互联网建设持续加速到移动互联网产业突破千亿元,从重大项目到平台建设,都为长沙市建设“试验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海关口岸通关规模不断扩大,出入境人员、携带物品数量持续增加,口岸通关管理的难度随之也不断增大。
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数据与运营中心技术总监邹智告诉记者,依托公司开发的智慧海关应用解决方案,海关口岸的工作人员通过人脸大数据集群发挥出超强的计算能力,能瞬间锁定旅客脸上256个关键点,在2秒内完成1亿张人脸照片比对,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今,该方案已应用于全国15个直属海关。
2023年将升级完成20大类、100种以上的智能装备
走进创新基因强大的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工作室内只听见研究人员的键盘声啪啪作响。该院300余名员工中,研究人员占8成以上,研究“自动驾驶”是他们的核心工作。
实现自动驾驶大量依赖人工智能。“我们研究的是全栈的自动驾驶技术,然后去适配运用。”该院智驾产品总监宋汉辰说,他们把各种自动驾驶的技术“拆解开,组合上”,用到不同场景里。“目前,公司的重卡自动驾驶技术全球领先,并且已经实现了无人矿山、干线物流、智慧园区、城市公交等多场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与国内其它试验区相比,长沙的特点突出在主攻方向上。”郭塨介绍,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后,长沙将以此为新的契机,以智能装备、智慧工厂、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中心和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将人工智能+大健康、人工智能+交通等纳入建设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把长沙建成我国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的高地。
记者获悉,到2023年,长沙将升级完成20大类、100种以上的智能装备,形成100个以上运用智能装备进行智慧化作业的典型案例,让智慧化作业逐步成为替代传统作业的新选择;建成10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工厂,发布30个智能化车间改造升级典范,让工厂智能化升级的经济成效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聚焦“车、路、云、网、运营商、技术提供方”等要素,将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车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
“要在国家战略规划层面踩实长沙的区域定位,在试验区的全国布局上落实长沙的试验要点。”郭塨表示,下一步,长沙将形成技术示范应用的聚焦突破,蹚出一条产业智能化的应用示范道路;进一步提升基础能力,加强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共性技术攻关;实现政策机制的实验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交易体系、人才育引工程、行业标准建设、社会治理原则探讨等方面力求创新;积极开展社会实验,着手组建人工智能社会问题实验室,开展关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交通等一系列的社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