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据黑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6月,正是果蔬生长的黄金时节。在友谊县凤岗镇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瓜棚内,热浪裹着瓜香扑面而来,绿油油的西瓜藤蔓上,吊着的一个个西瓜正在“蓄势待发”地生长着。

今年49岁的范艳是精品西瓜种植户中的“王者”,她家有18栋西瓜大棚,品种覆盖了黄金兰、彩虹、黑津等,她还培育出了心形、方形、元宝形的变形西瓜,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我种植精品吊蔓手掰西瓜,经过五年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得到了吃客们信任。”范艳说,她家的西瓜这个月底就将正式开园了!

如今,凤岗镇的西瓜种植户已发展到20多户,形成了不小的产业规模。小小的西瓜让凤岗镇的种植户富了起来,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甜蜜。

友谊县庆丰乡的水稻田里,葱绿的禾苗长势良好。“今年我们采用了智能监控设备,用手机来监控棚内的温度,既省时、又省力,水稻秧苗长得特别壮。”庆丰乡康家店村村民刘宏鑫望着长势喜人的秧苗乐呵呵地说,暖棚室温监测设备确保了秧苗移栽后的生长标准化。

友谊县庆丰乡耕地面积16.9万亩,是全县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乡,他们通过“政府+管理区+企业”的联盟模式,激活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先后有71户种植户与企业签订种植水稻收购合同。庆丰乡还引进特色养殖企业,带动村民畜牧养殖,聚拢养殖散户形成规模,“产业+种植+养殖”的农业特色链条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庆丰乡也因此入选2024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成富乡是友谊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结合地源优势、民族特点,友谊县也将这个乡作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首选。为了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成富乡将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乡镇优势,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237万元,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朝鲜族民宿项目。

今年50岁的关安东是凤岗镇的养鸡大户,27年前他高中毕业后决定在家创业,多方筹资办起家庭养鸡场。规模从不足1000只蛋鸡发展到现在的4万只,年收入五六十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鸡蛋哥”。

“2022年,我在凤岗镇的鼓励和支持下,联系了当地几家养殖大户尝试着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采取以‘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互惠互利、相互发展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和致富增收。”关安东说,他是在友谊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政策的推动下有了今天的发展规模,成为受益者。

如今,友谊县充分发挥“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优势,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焕发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擦亮“一村一品”的特色金字招牌,一批有特色的产业项目、一批有特点的美丽乡村也如雨后春笋孕育而生,成为友谊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