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州省发改委消息,今年以来,黔南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0.31万户,占全州市场主体总量的24.96%;前两个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希望深化涉企普法,增强企业法律意识。”
“希望建立更加常态化的沟通反馈机制,方便及时解决企业困难。”
“建议加强多部门协调,高效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发展。”
8月27日,在黔南州护企联络服务座谈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家们与黔南州工商联、黔南州人民检察院、黔南州发改委等单位和部门有关负责人围桌而坐,围绕企业发展痛点,共谋解决之道。
这样精准的政企对接,离不开一个重要平台——2024年7月,黔南州工商联、黔南州人民检察院联合成立全省首家法治护航综合平台“黔南州护企联络服务站”。
平台运营以来,民营企业家们享受到了贴心、精准的法律服务,增添了发展新动力。黔南州湘黔顺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黔南州湖南商会秘书长陈文对此深有感触:“护企联络服务站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去年帮助企业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公司正在申报高新企业。如果顺利,将投资5000万元向研发型企业转型,届时公司年产值有望从6000万元提升至上亿元。”
湘黔顺通信公司蒸蒸日上的发展,正是黔南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今年以来,黔南州对标对表《贵州省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创新金融服务、强化法治保障、扩大民间投资、提升竞争实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核心抓手,细化分解119项重点任务,清单化、项目化推进落实。该州民营经济呈现总量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活力有效激发、贡献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发展环境更优,市场活力更足。2024年以来,黔南州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非禁即入”,动态清理妨碍公平竞争文件,修订废止部分涉企政策,市场准入更加公平。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贵人智办”AI助手赋能政务服务,推动从“能办”向“智办、快办”转变。企业开办时间稳定压缩在1个工作日内,“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已办理业务16.9万余件,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贵人政策”平台公开惠企政策6337项,企业申报兑现享受政策294件,惠企服务更加精准。
强化要素保障,构建服务平台。黔南州发改委加强与企业常态化对接,重点围绕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建立企业台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今年以来推进“标准地”改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700多亩,助企降本增效。同时,大力实施“产业人才集聚工程”和“双招双引”提升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引进企业创新创业人才2633人,新增州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5个以上,州级预算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金融服务的创新,为民营经济注入“活水”。黔南州深化政银企协同,持续开展“千名行长进千家商会”等专项行动,组织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工作座谈会、政金企融资对接会,推动州级银行机构建立重点服务商会对接机制。
近日,在黔南州知识产权局指导下,黔南州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功落地,贵州迦太利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自由客灵活用工智能撮合大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知识产权进行质押,成功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惠水县支行贷款1400万元。
“数据也能‘贷’动发展,既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更体现了数据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贵州迦太利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让企业深耕技术更有信心。
一系列“组合拳”精准发力,黔南州民营经济生机勃勃。数据显示,2024年,黔南11家企业上榜贵州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位列全省第3位;4家企业上榜贵州民营制造业20强榜单,位列全省第2位。今年以来,黔南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总量达10.31万户,占全州市场主体总量的24.96%;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7家,稳居全省第3位;前两个季度,该州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