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一路向黔

据贵州省政府网站消息,当长三角的纺织产业溯流而上,当珠三角的电子制造企业越岭而来,黔贵大地正汇聚“高速平原”的交通优势、“贵人服务”的营商优势、“绿色贵州”的生态优势、劳务输出大省劳动力成本低的人力资源优势、电力充沛的能源优势等资源禀赋,筑好良巢引凤栖,掀起一场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热潮。

近年来,我省积极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通过“引企、暖企、助企”行动,引进鞋类、服装、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黔,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续写山海协作良缘。

主动出击,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

日前,由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贵州省投资促进局、贵州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联合举办的“春满黔城,山河锦绣”贵州省纺织产业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东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情报研究所所长王克斌表示:“近年来贵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速,具有政策支持明确、要素成本低、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及绿色发展的优势,有利于全产业链布局与高质量发展。”

在东部产业“西进”的浪潮里,贵州从来不是被动的承接者,而是主动作为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

2024年7月,贵州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简称贵州纺织集团)正式成立,致力于打造具有竞争力和贵州特色的纺织产业链体系,掀起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新高潮。我省还出台《贵州省轻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贵州省轻纺服装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等一系列文件,对产业发展进行指导。

贵州纺织集团主动出击展开招商,与东莞、厦门、浙江、上海等地企业达成合作。2024年,贵州省引进广东、浙江、福建和江苏四省纺织类项目47个,涉及投资金额21.21亿元。

纺织产业红红火火,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也纷至沓来。

利用共建园区的优势,全省各地制定招商引资专项计划,引进包装、鞋类、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将园区打造成劳动密集型承接地、聚集地;聚焦易地搬迁点,各地吸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工业、旅游小商品等生产企业、物流流通企业等进驻,为群众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的岗位。

优化服务,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近日,贵阳宏胜恒枫饮料有限公司投建的全自动饮料生产项目现场一片繁忙。

公司副总经理徐顺旺每天都在查看着施工进度,他说:“从去年签约后,白云区成立了项目专班,从营业执照到项目拆迁、用电用水等都给予大力支持,全力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贵人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持续“加码”投资贵州的关键。

贵州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打造集“企业商务服务”“企业诉求接处”“惠企政策兑现”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企业之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整合联动涉企服务资源,推动涉企服务资源更集中、渠道更顺畅、服务更专业,推动企业落地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擦亮“贵人服务”品牌,为落地项目和企业提供全程免费、优质快捷的代办服务,推动企业早入驻、早建设、早投产,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越山河,在黔贵大地落地生根,在这片投资热土上茁壮成长。

强化保障,打通企业发展“梗阻点”

当东部的产业巨轮驶来,贵州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推出有力举措破除产业转移的“梗阻点”,让企业发展动能强劲。

贵州各地精心做好各项配套工作,完善水电、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企业保驾护航;

围绕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需求,引进相关产业链条企业,形成产业链完善、产业市场好的发展格局;

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帮助企业开展人员培训,进行债权投资、设备租赁等合作,有效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精准措施,带来成果。铜仁市德江县围绕建设“贵州鞋城”的目标,先后引导宏德、武士龙、龙威等多家制鞋企业落地投产,推进鞋底生产项目不断延链强链补链;铜仁市松桃自治县以共建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以乐嘉、巧积玩具为龙头的东莞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打造劳动密集型玩具产业集群,累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3万余人;安顺市投入资金1350万元支持荣瑷服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实现年产值超5000万元,带动300余名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2.51万人。从东部沿海的产业迭代,到黔贵大地的动能新生,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正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