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州省政府网站消息,骤雨初歇,贵阳市乌当区新场镇王坝村党支部书记罗启文又来到玉米地里察看情况。
“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查看倒伏和病虫害情况。”谈起玉米种植的养护管理,罗启文颇有心得,“今年村里的玉米制种又新增了600亩,我们用心一点,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一点,村民分红就多一点。”
两年前,王坝村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尝试后,村干部更加坚定:“要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实实在在地从产业中受益,才是村里发展的路子。”
此时,贵阳贵安正大力探索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村民入股合股经营的“1+1”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结合市里的部署和村里的实际,罗启文和村干部刘德柱每天讨论寻找合作项目的事。前后对接的五六个项目都无法让村民们“动心”,当玉米制种基地项目摆上桌,大伙儿才一致认同。“我们几百亩基地以及自动化喷灌系统,完全可以满足制种基地玉米的生长要求。”
经过调研,乌当区将王坝村作为玉米制种示范点,围绕“保、育、繁、选、检、推”六个环节,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制种机械化、生产标准化、成本集约化、管理信息化、资源绿色化,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建设改革试点工作。
2023年,兼顾销售保障和风险规避,王坝村成立了自己的“1+1”混合所有制企业——贵州瑞赋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44名村民入股公司。截至去年底,王坝村集体企业利润达70万元,村集体和入股村民共计分红近19万元。
“找准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看到大家的一张张笑脸,我很开心。”刘德柱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聚焦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资产股份量化、集体经济组织“应建尽建”等,近年来,贵州进一步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清查集体土地2.13亿亩,发放股权证书近800万户,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18260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集体经济发展迸发活力,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获得感。
瞄准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运行机制,我省各地多措并举激活乡村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农增收,让村民更大程度、更加广泛享受农业农村发展红利。
松桃自治县把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产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方向,明确制定农村集体资产摸排、确权、审批、交易等几大步骤15项流程,让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流程化、体系化。
“建档确权、量价上云、审批管理,建立数据化、可视化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每个环节步骤都有确定的责任部门,责任可追溯,最大力度把农村集体资产盘活起来。”松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说。
普定县靛山村结合自身茶产业发展的需求,摸清了本村闲置校舍、茶叶加工厂房等集体资产和荒山、茶园等集体资源,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经营改革试点工作。
截至目前,靛山村盘活了集体所有的闲置校舍1300平方米、村集体荒山600亩、茶园100亩、集体林地650亩。通过利用闲置的集体资产入股与贵州省茗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每年增加村集体收益5万元。
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10余个,解决10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达6600万元,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47万元……翻看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龙江村2023年的“成绩单”,一个个鲜活的数据是该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最好注解。
龙江村通过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等做法,发挥好红色美丽村庄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让群众兜里有钱、心头有劲、眼里有期待。
从完善规范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管理、有效利用资源禀赋等方面入手,各地正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积极助推农民增收。
“接下来,我省还将进一步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探索对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与其带动农户数量挂钩,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融合发展机制;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功能作用,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并让村集体经济惠民利民。”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