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全产业链 “电动贵州”正从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据贵州省政府网站消息,6月25日,“电动贵州·绿色黔行”贵州省新能源货车产销对接会上,贵州瑞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龙里县政府等16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贵州黔满运数智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客户签订了500台“贵州牌”电动重卡采购协议。

贵州瑞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于2021年注册落户贵安新区,通过与头部企业加强技术方面合作,打造了本土纯电动轻卡、重卡产品,目前已经成为全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力军之一,此次签约也为贵州汽车产业链注入强劲动力。

而一个月前,吉利远程商用车批量交付应用,首次向中通快递贵州省区公司等单位批量交付30台电动商用车产品,为贵州绿色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样一台末端物流迷你卡车型电车,采用多包小型电池,实现快速换电,并支持家用电压充电,3小时快速充电,将实现我省城市“最后一公里”高效配送,逐步替代传统电动三轮车。

今年3月召开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强调,要着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动“电动贵州”建设,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正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以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契机,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大规模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围绕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正在黔贵大地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家中有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黔中无闲石,贵地多宝藏。”贵州4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其中,磷、煤、铝、锰、锂是优势矿产资源。

磷矿及其初级产品是新能源电池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贵州磷矿保有资源储量达41.39亿吨,现有及未来磷矿生产量可支持全省磷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的长远发展。

科学配置矿产资源,将大大增强区域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

以磷为试点,2023年8月以来,贵州探索搭建磷资源集中采购供给平台,为入驻贵州达到一定投资强度的新能源采购企业,优先保供磷矿石及初级产品,确保企业的供应链稳定。

磷酸是磷矿石的初级产品之一,也是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的重要原材料。目前,全省已有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新能源企业入驻“贵州省磷资源集中采购供给平台”,实现磷矿资源及初级产品集中采购。

“不仅下单快捷,单价还比专业大宗商品交易网站优惠5%。”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刘铁柱说。

当前,贵州大力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预计今年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增加值将同比增长15%,吸引吉利、奇瑞等龙头企业先后投资落户整车基地并陆续扩大投资,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纷纷“落子”贵州。

贵州磷化集团、中伟股份、振华新材、安达科技等一批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蓬勃发展,全面构筑贵州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一幅幅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施工图”正逐步变成“实景图”。

短短数年间,原本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版图上默默无闻的贵州何以逐步异军突起?核心就是我省把“富矿精开”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突出优势和关键一招,抓住了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的机遇。

产业协同,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日前,贵州固达电缆集团的光伏专用电缆产品中标国内一新能源头部企业3600余万元的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

“绿色发展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该公司行政总监常瀚文表示,当下,我国光储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固达电缆集团正以国家“双碳”政策为契机,致力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企业转型发展。

今年,固达电缆集团二期项目——新能源线缆生产基地正式运行投产,主要用于光伏电缆、充电桩电缆、新能源汽车电线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营销,努力为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不只固达电缆集团,位于威宁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今年建成我省首条光伏组件生产线。生产车间内,一块块光伏组件产品经切割、焊接、层压等20余道工序生产下线,弥补了贵州本土制造光伏组件产品的空白。

去年,贵州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能源货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撑。

今年,贵州历史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成功签约,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宏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在黔布局的首个产业基地正式投产,标志着中车与贵安新区在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产业方面的合作迈上新台阶;

贵安新区新能源储能PACK生产及充电桩制造项目成功签约、中科华联(贵安蓝科途)高性能锂电池隔膜及在线涂覆一体化项目落户贵安;

近年来,贵州以新能源汽车为牵引,聚焦整车能力提升、加快推广应用、完善配套设施、加速产业融合、构建产业生态,一个个“新”产业接踵而至,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同时,充分发挥风、光电产业的自然优势,截至今年5月,统调新能源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一跃成为贵州电网第二大电源。

到2026年,贵州将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健全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成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绿色低碳,构建产业生态圈

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贵阳市区道路上的“绿牌”车日益增多。

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通过完成加大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加快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重卡、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等5项任务,促进提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求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中占比达到40%。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大,位于贵阳经开区的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其产品研发从最初的单一混合动力客车逐渐拓展为纯电动、混合动力、氢能源等多类型客车。

当下,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行业风口。据业内相关机构预测,到2027年,动力电池“退役潮”将到来,待回收的动力电池如何得到更好回收利用?

今年,贵州磷化集团建成全省首条全要素电池回收生产线,一块废旧电池经放电处理后,通过物理破碎,分项筛选出铜箔、铝箔、锂电黑粉,再经浸出、萃取分离等环节,黑粉将被制成下游电池生产所需原料。目前,该项目的磷铁回收率达到90%,碳酸锂回收率达93%。

磷化集团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是贵州完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条、助力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一个生动写照。

近年来,贵州将节能降碳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搭乘公共交通出行、选购使用新能源汽车、骑行代步……随着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出行已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从清晨到夜晚,在贵阳的街头,每天有2615辆清洁能源大巴车行驶在6城区、双龙、贵安及息烽县共235条公交线路上。

贵阳市公交公司测算显示,一辆纯电公交车与传统的油车相比较,一年可节约燃料费6.7万元,减少标准煤消耗23.68吨,还减少了发动机尾气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截至目前,贵州全省新增及更新新能源公交、出租汽车占比分别达100%和97.4%。全省1145个乡镇实现充电站、充电桩全覆盖,城乡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其中,贵阳市公交车预计2025年实现100%电动化。

当下,贵州正基于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形成“矿产资源—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构建“电动贵州”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