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推进

据贵州省发改委消息,五年前,贵州省望谟县郊纳镇政府大楼前是一片烂田和荒草丛生的小山坡。如今,这里一幢幢粉色立面的楼房拔地而起,临街生活小超市、餐饮店、五金店、酒吧里的客人络绎不绝。

四年前, 岑天玉一家还居住在晴隆县光照镇者布村的“穷窝窝”里,看天吃饭、艰难度日。如今,他家已搬到县城边上阿妹戚托小镇,医院、学校、广场、商场,样样都在家门口,父母和弟弟都有了稳定工作,妹妹在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俨然有了城里人的样子。

近年来,黔西南州始终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务实管用措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三五”时期,全州城镇常住人口从103.93万增加到166.86万、增加了62.63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37%提升到2020年的52%,提高了15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面积从102平方公里增加到143平方公里,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1.83万人,城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放开政策“聚人气”

在黔西南州,像岑天玉一家这样从大山搬到城镇的就有33.85万人。

2017年以来,册亨县建设7个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安置20,752户87,540人,让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成了新市民,过上了新的生活。

“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为了帮助搬出大山,打造了兴义洒金、义龙顶效、贞丰珉谷等36个精品规模新市民居住区,建成了8万余套677万平方米安置住房;配套建成道路179万平方米、供水管网509千米、供电线路597千米、污水管网469千米、绿化面积319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公办学校7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57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36个、文体活动中心45个、室外文体活动场地99个、民族文化纪念馆44个,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的城镇组团,有效拓展了城镇空间。

造就一座城市的,不是精良的屋顶或坚固的城墙,而是迁徙的人。为了让更多人愿意落户城镇,黔西南州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放开城镇落户等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和服务,强化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等手段,吸引更多外地人口到州内落户,不断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提升服务“接地气”

房屋破旧不堪、楼道黑灯瞎火、车辆乱停乱放……位于兴义市桔山街道的花月小区,以前的生活状况对居民来说真是一言难尽。

经过改造后,这里不仅改善了居民住房,增设了180个停车位、79盏路灯,还安装健身器材16套、监控65台、智能门禁5个。让818户居民不仅住得开心,更住得放心。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背街小巷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是黔西南州推进新型化城镇建设的有效举措,也是“接地气”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

到2025年,黔西南州将完成4068户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2.3万户以上老旧小区改造,三年内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改造。

同时,黔西南州聚焦品质生活的新型城镇化,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下大力气提高城镇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的需求、改善人的服务、提高人的素质。

目前,黔西南州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6773套,累计筹集政策性租赁住房6000套,发放租赁补贴2506户,持续完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78所,扩容建设普通高中17所,改扩建职业院校8个,持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改扩建县级医疗机构17个,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8张,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加到2张,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2平方米以上,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以城促产强经济

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人口从3万多增长至8万多……“十三五”期间,册亨县第一辆公交车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纳福新区通往老城区;第一个红绿灯在纳福新区投用;第一个集种植观光、冷链物流、休闲运动、生态度假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香蕉大数据扶贫产业园在高洛新区建成投用;总投资1.6亿元,占地1.4万余平方米的财富广场于2020年10月建成投用,成为册亨县的地标建筑。册亨巨变得益于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也是黔西南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缩影。

黔西南州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一批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和文旅消费聚集区,打造3个以上城市商圈,打造10条夜间经济街区。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小店经济”“夜间经济”,开设文化体验、时尚购物、24小时便利店。鼓励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进家电和电子产品等传统消费品更新换代,完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力争城镇化投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镇人均年消费达到2.5万元以上。

此外,黔西南州狠抓城镇农业、城镇工业和城镇服务经济,在城市周边布局一批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县城周边建一个以上农业基地;着力发展对吸纳就业有明显拉动作用的轻工产业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着力引进龙头项目,形成以产业链、要素链、创新链、供应链为纽带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鼓励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推动城镇现代物流业、城镇金融业、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城镇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强化城镇化现代产业支撑,到2025年全州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8万人,建成4个百亿级开发区,两个200亿级开发区、两个100亿级开发区。开发区新增吸纳就业人口达1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