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州省工信厅消息,11月1日,走进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工业园区,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标准厂房鳞次栉比,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初具规模,处处尽显绿色发展强势劲头。
“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走进金海湖新区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各司其职,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块块凝聚着园区储能产业集群协作配套能力的锂电池从这里下线,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区。
“我们制造锂电池所需要的电解液就是隔壁光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目前,我们每天可生产锂电池20万只以上。”拿起一块成品电池,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张力中告诉记者,作为毕节锂电池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建成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能源锂二次电池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6000万只以上,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蓝牙耳机等领域。
“现在园区内包括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9家锂电池生产企业都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生产的电解液已销售到整个西南地区。”金海湖新区光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乾隆介绍,他们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新型、优质、环保电解液的高科技企业,拥有20多项电解液发明专利,以及年产量10000吨的国内最先进的电解液生产线。
毕节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及优势,创新产业制度供给和高技术转化应用,以储能产业(锂电池)为首位产业,从产业转型、招商引资、资源保障等方面完善配套,推动毕节锂电池产业“链”式壮大。
为打造两百亿级锂电池产业园,毕节不断加快培育和发展锂电池新能源产业,谋划把新区建成“中国锂谷”“西部锂都”。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多次赴深圳、东莞、宁波等地开展锂电池产业招商,共引进贵航、拓明、光瑞等锂电池产业项目,规划建设200亿级锂电产业园,通过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实现产品的互相联结和配套,在较短时间内推动了30余家上、中、下游配套产业落地。
毕节市工信局工业园区科副科长徐磊介绍,目前,金海湖新区锂电池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基本形成了锂电池上游材料生产、中游电池生产、下游锂电池消耗的产业链格局。
金海湖新区工业园区,是毕节突出功能定位,狠抓产业培育,坚持工业发展作为开发区首要功能定位,选准主导产业,实施主导产业培育行动,围绕主导产业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一个典型。共入驻企业1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3家,2021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7.1亿元。
据了解,为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企业上规入统,毕节制定了9个开发区“三定”方案,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建立“两图、两库、两池”,聚焦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实行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精准招商。加强与对口帮扶的广州等城市沟通对接,深入开展产业合作,推动协作互补,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到广州、深圳、上海、成都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贵阳工博会、广交会等平台开展宣传推介。
目前,毕节高新区围绕锂电池产业链条的相关锂电产业企业达30户;七星关经开区形成了从纺纱、辅料生产、面料加工到成衣生产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纺织服装企业达36户;大方经开区立足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金沙开发区作为全省酱香型白酒黄金产区之一,大力引进白酒包材企业形成配套,落户包材企业达26户;纳雍经开区为打造“滚山鸡”品牌,形成了一条集饲料生产、土鸡养殖、活禽屠宰冷链、土鸡食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赫章县产业园区依托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形成了从采矿、焙烧、冶炼到铸造的产业链条。
毕节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锚定建设西部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示范中心功能定位,着力构建“1+3+X”产业体系,聚焦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产业园区经济增长快,容纳就业广,已成为全市工业聚集的大平台。
截至9月底,毕节市开发区规模工业企业320户,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402户的79.6%,全市产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16.05亿元,占全市规模总工业产值625亿元的82.6%。新增就业人员5191人,期末累计就业人员达6.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