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网站消息,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广西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措施保障,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八桂”乡土人才队伍。目前,广西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等乡土人才数量已突破100万,累计联农带农242.5万户、带动增收34.6亿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头雁领航 群雁齐飞
“针对我们‘头雁’学员从事的产业类型和自身特点,学校量身定制了课程内容和方式,很好地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头雁”学员、国宸农林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孙月媚说,“头雁”培育不仅课程设施合理、接地气,专家还来到生产一线,针对公司种养基地在柑橘标准化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生猪养殖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实地问诊,现场开方”,让帮扶指导更精、更准、更实。
雁行万里靠头雁。2022年,广西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五年行动计划,每年安排近3000万元,创新采取四项举措,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3000名以上国家级“头雁”和1万名以上自治区级“头雁”,打造一支与广西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
“围绕广西‘10+3’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和打造千亿元产业人才需求,我们重点面向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种养大户6类人群,瞄准好学习、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带头人,将其选入培育范围,并根据学员能力素质、发展基础和联农带农等情况,分别细化制定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头雁’人选条件和学员遴选程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处长欧毅霞介绍。
对国家级“头雁”培育,则遴选3所优质高校,结合学员学历、技能水平、从事产业类型等,实行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采取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四个一”培育模式,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通过“战训一体”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既完成中央“规定动作”,又增加有特色、有亮点的广西“自选动作”。目前,广西已培育国家级“头雁”1400人,自治区级“头雁”3500人,“头雁带动、雁阵齐飞”在八桂大地随处可见。
科教育才 就业留才
奔忙在田间地头,穿梭于农户之中;推广农业政策,讲解农业技术……2023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於威成毕业后,按照定向培养的要求,到桂林市灌阳县农业农村局报到,成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员。
为加强广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优化乡镇农技人员队伍结构,提升基层站所服务强区建设能力,2020年广西五部门联手实施乡镇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像於威成一样的定向生毕业后将回生源地乡镇站服务5年以上。
2020年以来,广西累计招录乡镇农技人员定向生471人,为基层培养储备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百色凌云县平怀村乡村振兴协理员罗义奎,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为村民有效解决困难、化解矛盾10多个,推动平怀村获得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广西实施“乡村振兴协理员”计划,配套激励政策,每年选聘一批大学毕业生到村“两委”任协理员,协助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就业增收。
目前,全区已投入6亿多元、选聘7460名乡村振兴协理员,实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一村一大学生协理员。一大批有文化、有活力的大学生充实到村“两委”,为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光发热。
2021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第一所农业职业本科大学,构建了农业农村部门主管的“1本科+2大专+8中专”的中高本一体化农业职教体系。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注重融入农业元素、发扬农业特色,培养造就一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每年输送6000多名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60%以上奔赴基层一线从事农类或涉农类行业工作。”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校年在校学生近10万人,年毕业约3万人,本土就业约2万人,实现学生“从农村来”“回农村去”。
人才兴业 赋能乡村
一直以来,天等县上映乡连加村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但由于缺乏产业人才引领、发展思路不宽、品牌竞争力不强等原因,红薯、肉牛、辣椒等优势产业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实困境。
困则思变。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连加村启动“乡村产业CEO”聘用计划,聘用懂政策善管理有技术的退休技术人员、企业专家等带头发展乡村产业,进一步推动该村红薯、肉牛、辣椒等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破解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缺乏经营管理人才难题,显著提升脱贫群众产业收益。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近两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共统筹产业项目226个、产业技术189项,协调金融支持2.87亿元,培育“头雁”4900人,带动农户29.3万户发展产业。
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广西统筹学、研、推等优势资源,打造科技小院、科技示范基地、“头雁”领航基地等平台,强化产业育才聚才。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级示范区1.99万个,吸引创新创业人才1.7万多人,每年培训本土人才9.7万人次。2023年自治区级示范区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3亿元,支付农民工工资63亿元。
院士专家冬令营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广西行、万名农技人员“网格化”包村联户“送技上门”“千人联千企”……一系列活动推动各类人才下沉,促进人才传帮带和科技成果转化,近3年各类专家共结对帮带本土人才1.2万多人,培训农户超10万人次,帮助解决难点堵点问题1400多个。
杨宁、赖园园、石濡菲……广西每年从扎根基层的乡土人才中选树一批“八桂农匠”“乡村工匠”“农业技术能手”等典型,增强身份认同感和社会荣誉感,激发服务乡村信心和决心,一大批“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如雨后春笋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
“目前,我们正在会同人社部门研究出台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政策,计划认定评审一批‘土专家’‘农博士’,给予相应补贴,并在政府购买农技服务时优先聘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要走好乡土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推动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