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推动全市经济运行

金黄鲜亮的马铃薯、洁白如雪的马铃薯淀粉、晶莹剔透的马铃薯粉条……7月25日上午,位于榆林市沙河公园的马铃薯产品展区人头攒动,琳琅满目的马铃薯产品赢得参观者交口称赞。榆林马铃薯及其相关产品在第二十三届中国马铃薯大会上再次大放异彩。

从过去的“救命薯”到现在的“致富薯”,榆林市不断改良品种、改进生产方式,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榆林马铃薯因色泽鲜亮、薯形美、口感好、品质优、干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耐储耐运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畅销国内外市场,被誉为沙窝窝里的“金蛋蛋”。

走过数百年的历史

成为主导产业

7月26日上午,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一望无际的马铃薯蔚为壮观。这一场景令参加中国马铃薯大会的各界人士叹为观止:“榆林马铃薯太美了!”

“这里是陕西大地种业集团第二农场,总面积6000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优质牧草等作物。”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从2017年开始实施草薯轮作倒茬技术推广项目,通过草薯轮作,可实现减少马铃薯病害、改善土壤结构、培养地力的良好效果,为榆林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正在成为榆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方向。

“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林是马铃薯生长的黄金地带,种植马铃薯有300多年历史。作为榆林的传统优势作物,多年来,马铃薯在解决榆林人温饱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进程中功不可没。”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叶庆隆说,为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榆林市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补短板,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马铃薯产业实现了由低水平的资源扩张型向高水平的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目标。

从2013年开始,榆林市积极建立马铃薯良种扩繁体系,累计引进推广了16个优良品种,全市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马铃薯种植经营主体由传统分散种植的小农户,逐渐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随着马铃薯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适度规模化种植面积增加,整体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全市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540公斤,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条件下,亩产最高可达6000多公斤,单产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全市常年种植马铃薯260万亩,年产鲜薯400万吨,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市第四、总产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成为我省唯一的马铃薯主产区和优势产区、全国马铃薯生产五大地级市之一。

舌尖上的马铃薯

榆林人的记忆

洋芋擦擦、黑楞楞、洋芋饼,以及以洋芋为配料的大烩菜、拼三鲜等榆林小吃令人垂涎欲滴。7月24日,在经历了蒸、炸、炒、炖等10多道工序后,榆林人民大厦的厨师烹调出7道凉菜、10道热菜、3道汤,这20道菜(汤)组成形色香味俱全的马铃薯盛宴,让参加马铃薯大会的河北秦皇岛客商王辉赞不绝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绿色健康。”

榆林属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粮食作物广种薄收。唯有马铃薯适应性极强,是祖祖辈辈榆林人生存的依靠。

“榆林人习惯把马铃薯叫洋芋,洋芋对榆林人来说可谓‘通年不断,三餐不离’。在榆林农村,家家都有一个洋芋窖,每年秋季马铃薯入窖,一直吃到第二年五六月马铃薯收获。”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杜清荣说,不只是农村,城里人的餐桌上也顿顿少不了洋芋,即使不是洋芋也会是洋芋加工的粉条或其他食品,真是“菜也洋芋,饭也洋芋”。

榆林人最快乐的童年记忆,可能是约几个小伙伴到山上烧洋芋。“将刚挖出来的新鲜洋芋放进火堆中烧烤,皮焦里酥,香气扑鼻。”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年近花甲的榆林市民李广平仍然念念不忘,“那就是家乡的味道。”

在长期的饮食习惯中,榆林孕育出丰富多彩的马铃薯饮食文化,不用说酒店里的大厨,农家妇女也可信手拈来十样八样的洋芋菜肴。以洋芋为主食材的小吃不下20种,与各类蔬菜肉食搭配做成的美味佳肴更是花样别出。

榆林马铃薯不仅以优异的品质受到人们的喜爱,马铃薯衍生产品同样备受消费者青睐。截至目前,榆林市从事生产销售马铃薯的专业合作社有60多家,年外销鲜薯150万吨以上;有马铃薯加工企业10多家,专业加工村20多个,年加工转化马铃薯40多万吨,生产的淀粉、粉条、粉皮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汇聚行业顶尖力量

新起点上再出发

“榆林的山来榆林的水,土豆花儿为你开……”在第二十三届中国马铃薯大会上发布的马铃薯之歌——《土豆花儿为你开》很快传唱开来,优美的歌词、欢快的旋律表达出榆林马铃薯产业的蒸蒸日上。

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榆林召开后,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建成运行,榆林市农科院被确定为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和陕西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2014年,榆林市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加强农业科技及产业合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协议》,共建马铃薯试验示范站。从此,榆林马铃薯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制定出适宜全市不同区域的栽培技术规程,有11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榆林市山旱地马铃薯平均增产10%以上;滩水地马铃薯亩产4000公斤以上,平均节水30%、节肥20%。

12年后的今天,第二十三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再次在榆林召开。来自全国的马铃薯领域顶级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等相聚榆林,围绕马铃薯产业与绿色发展主题,共话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路径与美好未来。

“榆林马铃薯增产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与会专家认为,随着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加工业的发展,榆林马铃薯有望实现总产量倍增、总产值翻番。

“本次会议不仅是对榆林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果的全景展示、集中宣传,更是对榆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次问诊把脉、高位推动,必将进一步提升榆林马铃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叶庆隆说,榆林市将从中国马铃薯大会中汲取能量,紧盯“全国最优、国际知名菜用商品薯基地和世界马铃薯美食之都”目标,坚持稳定规模与提质增效同步推进,力争到2025年,全市马铃薯总产量超过450万吨,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工转化率达到30%,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